经济伦理学研究
版权信息
作 者: 陆晓禾 著
出 版 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
字 数: 470000
页 数: 407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7452560
包 装: 平装
定价:¥52.00内容简介
自改革开放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经济伦理问题的关注及其在这种关注中兴起的经济伦理学研究,愈益显示出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与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因此愈益引起学者、政府、社会和企业的重视。
经济伦理学在世界范围的兴起,首先是因为战后由新科学技术加速的社会化生产激化了单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活动与以这种活动所赖以生存的社会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激化到这种程度,除非顾及经济活动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利益,否则这种活动本身就不能再合法地进行下去。这样_种矛盾及其社会要求随资本生产方式的全球化扩展而表现出来,尽管表现的形式和特点有所不同。这也就是当代经济伦理学运动能够成为全球现实的根本原因。从我国来看,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邓小平所说是“全新的事业”。这是因为,首先,从作为资源配置和协调制度的市场制度与特定所有制的成功结合来说,历史上还不曾有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的实践。人类历史上成功实践的只有一种经济形态,就是市场经济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相结合。其次,从吸取人类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看,我们的实践在广度和深度方面,也是前苏联的“新经济”时期所不可比拟的,因而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也正因为这种创新性,一方面,我们面临利用市场和资本所带来的风险及其伦理挑战;另一方面,我们也为克服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为人类解决这方面的风险和伦理问题提供了伟大机遇。这是在中国从事经济伦理研究的挑战性和迷人性之处。实际上,这也是所有以不同方式有幸参与这项全新的伟大事业的人们都可以认同的。
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挑战性或风险性,特别表现在不能用社会主义的普照之光
笼统地对待市场制度的局限性,更不应回避受到马克思批判的古典资本主义的恶。毋庸赘言,这种恶在没有监督和制约的地方已经并且还会重复发生。被矿难吞噬的几干名矿工用他们无辜的生命提醒我们,应当重视西方和我们自己已有的血的教训。作者简介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伦理学研究。
基本介绍: 女,1987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1995年、1997年赴美国研修经济伦理学。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哲学研究室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社会学术职务有:“中国伦理学会”理事(2000-2008)、“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会”(ISBEE)执委(2000-2008)、美国St. Thomas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01-)。主要出版有:《走出丛林》(获上海社会科学院优秀著作一等奖)、《发展中国经济伦理》(中文和英文版)、《经济伦理、公司治理与和谐社会》(主编)、“社会本性的伸张” (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论中国特点的经济伦理研究”、“论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的价值取向”等。此外,还发表译著4部、译文30多篇, 合作主编经丛书3套。目录
前言
第一篇经济伦理学在当代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章社会本性的伸张--经济伦理学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
一、从“无稽之谈”到新兴学利
二、兴起原因和发展动力,
三、社会本性的伸张
第二章全球现实--走向世界的经济伦理学
一、美国经济伦理学的影响
二、经济伦理学在发达国家的发展
三、经济伦理学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第三章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特点、难题和使命
一、对“经济伦理学”这个术语的理解
二、“中国经济伦理问题”的特点
三、中国经济伦理研究面临的难题
四、使命:肓关中国经济伦理发展的几点看法
第二篇经济伦理学科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学科问题研究
第四章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框架和学科特征
一、改革中的现代经济
二、经济沦理问题及其研究框架
三、学科特征
第五章经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
一、价值的基础
二、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关系
三、基本经济伦理价值
第六章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基本与法
二、案例方法
三、决策方法
资源和基础
第七章关于人们当前价值取向的社会调查和理论思考
一、价值取向分析昕采用的概念框架
二、价值取向现状:倾向和问题
三、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化观点
四、关于价值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第八章经济伦理学与治国之道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对经济领域意味着什么
二、经济伦理学如何看待法治与德治及其两者关系
三、经济伦理学与“以德治国”可互相促进
第九章群体不道德问题与群体道德规范探讨
一、群体概念与群体现实
二、群体不道德问题及其特点
三、关于群体道德规范的一些看法能力与规范
第十章经济发展与人的道德能力
一、“道德能力”概念的提出
二、道德能力的趋势及其形成和发展
三、如何对待道德能力
第十一章传统诚信的现代性转型和后现代趋向
一、中国传统诚信的现代性转型
二、西方现代诚信的后现代性转型趋向
三、现代性转型中是否应考虑后现代趋向
第十二章经济改革、诚信友爱与和谐社会道德建设
一、和谐社会:社会体制系统改革的目标价值
二、诚信友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目标
第三篇经济伦理实践问题研究
经济制度、资本与经济伦理
第十三章经济伦理学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利用资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若干思考
一、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内在限制与过度文明暴行
二、利用资本消灭资本:马克思的预见和他以后的问题
三、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与经济伦理学
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为马克思的资本理论贡献什么?
第十四章管理经济的激励机制
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激励机制的揭示以及留下的问题
二、管理经济:关键为谁管理?
三、多元化、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市场经济、公司伦理与和谐社会
第十五章责任与创新--富大的探索及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富大的探索
三、富大的意义
第十六章《劳动合同法》究竟妨碍了谁?
一、《劳动合同法》:“令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吗?
二、《劳动合同法》:“可能变成创新和生产力的负累”吗?
三、警惕西方国家利用国际资本转移来逃避责任
第十七章“中国制造”与中国经济伦理学
一、“中国制造”事件及其分析
二、中国经济伦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三、趋势和责任
第十八章和谐社会、市场经济和伦理规范
一、伦理道德与市场经济:完全顺应还是制约规范?
二、回归社会的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应深入到经济实践、生产过程中
三、市场经济与女性劳动
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提出的伦理问题
第十九章经济全球化中的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
一、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特点
二、经济全球化对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影响
三、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开展经济伦理研究
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中的文化问题与企业价值取向
一、经济全球化中的文化问题
二、有根的文化综合创新模式
三、混沌管理模式和精确管理模式
第二十一章全球化、知识经济及其在中国引出的伦理问题
一、全球化与知识经济
二、我国所面临的知识经济全球化中的伦理问题
三、问题的复杂性、普遍性和新颖性
四、共同发展的伦理原则
第二十二章中国能为“全球经济伦理”做什么
一、“全球经济伦理”能否成立
二、“全球经济伦理”是否西方经济伦理
三、中国能为“全球经济伦理”做什么
第二十三章P2P文件共享技术:追踪与思考
一、P2P文件共享技术的问世及其新发展,
二、P2P文件共享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分析
三、P2P文件共享技术提出的伦理问题
第二十四章P2P文件共享技术与版权伦理问题
第一部分P2P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引出的问题
一、P2P存中国的发展概况
二、P2P文件共享在中国引起的问题
第二部分对P2P文件共享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思考
一、P2P文件共享对音乐生产的影响
二、P2P文件共享流行的条件和原因
三、P2P技术提供了传统音乐生产方式昕没有的优点
四、P2P技术所要求的音乐生产方式
五、对P2P相关者和版权法问题的伦理分析
第四篇经济伦理学国际交流研究
第二十五章国际经济伦理学者采访与评论
述评:乔冶·恩德勒的经济伦理学研究
评论:金黛如的《地方智慧与全球经济伦理》
讨论:美国财务丑闻及其伦理反思
采访:关于市场经济、法冶与道德的一些最新看法
第二十六章经济伦理国际研讨会述评
塑造未来的文化观念--德国“未来展望:变化的文化所需要的观念”国际学术年会述评
最近的发展和新视角--中国香港“中国经济商业伦理”学术研讨会述评
信息技术、全球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届“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国际学会”世界大会述评
承认自由空间承担道德责任--第三届“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学会”世界大会书评
附录
1.投资环境伦理化趋势的重要性、复杂性及其对策
2.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人文关怀实践
3.中国进如WTO后面临的伦理挑战
4.国际经济伦理学研究新趋势
后记
……序言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半个世纪以来,全院科研人员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为使学术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审时度势,明确定位,提出把上海社会科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的目标,以此为导向,切实推进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使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科研工作和科研水平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
社科院50年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研究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伊始就以扎实深入的学术研究为各项工作的重心。我院的科研人员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积极投入对社会主义现实问题的理论探讨。1959年4月,经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倡议,在上海召开了以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作用为主题的全国第一次经济理论讨论会。为此,经济所成立了三个调查组,兵分三路同时开展社会调查,写出了11万字的6个调查报告。这些研究成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记载了有关价值规律作用的许多生动资料,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961年,姚耐、雍文远等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社会主义部分)》出版,它是我国在“文化大革命”前公开出版的第一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发行量达20多万册。
在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方面,我院的科研人员也做了大量工作。1958年9月,由经济研究所科研人员编撰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恒丰纱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10月,《大隆机器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光明日报》、《学术月刊》、《新闻日报》及国外学术刊物对此作出了积极的评价。文摘
第七章关于人们当前价值取向的
社会调查和理论思考
前面第五章谈到,变革时代,主体对价值的需求、追求和享用情况会发生变化,这一章我们将通过具体调查来看,这种价值取向状况的变动情况。经济伦理学固然主要研究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关系问题,但这两类价值的关系状况是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状况为背景并与之相关联的。这不仅因为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所表达的需求都是主体需求,都属于开放的主体需求的一部分,都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机部分,而且因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状况、它的相关和谐性状况,是我们处理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关系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恰当地处理这两者关系,就应该首先了解当前人们价值取向的现实状况。还有必要指出的是,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经济范畴与伦理范畴,只是我们在理论上可以从社会领域中抽象出来的关系、范畴,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价值、两种范畴是与其他政治的、法律的、社会的、科学的、教育的、文学艺术的等价值交织一起的,不能也不应忽略其他价值的联系和作用。本章下面就基于前面提出的价值概念框架,以有关当前人们价值取向的社会调查结果及其相关比较为依据,试图勾勒在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的社会价值取向现状,并对我国各级“组织的社会”包括政府和公司的价值管理,提出看法和建议,以期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包括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关系的现实价值变化背景。
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经济变化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影响又是如何作用的?它是否直接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还是要经过文化的某种解释、吸收或转换?对当前价值取向发展的“情势”应当怎么看?无疑,认真研究、思考这些问题,对正确判断当前人们价值观现状,正确处理经济伦理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后记
自1999年《走出丛林--当代经济伦理学漫话》出版后,尽管我也有过写一本系统论述经济伦理学专著的想法,但并未认真动手去做。除了因为眼前总有必须交的稿子和必须开的会,因而不断将这想法往后推外,主要的原因还是觉得,写这样一本系统性的著作,对自己而言,还为时过早,也许是因为自己对写这样一本著作期望过高。结果是一晃至今,收获寥寥。
为庆祝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五十周年,我编写了这本书。本书与《走出丛林--当代经济伦理学漫话》相比,除少数几章为整体考虑而稍加修改仍收入外,其余大部分文字都是我以前书中未包括的内容,这次出版时又都尽可能作了修订和补充;还有一部分是这次新发表的。
本书于自己是这些年做过的一些探索的整理。如果于同行或有兴趣的读者有查阅和参考价值,就是作者的一种很大欣慰了。
最后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各级领导、部门和同事多年来对经济伦理学科和我本人研究的大力支持,感谢国内外经济伦理学者多年来对我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和我本人研究的热情帮助,还要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陈军老师多年来在出版方面为经济伦理研究付出的辛勤劳动,正是这些支持、帮助和付出,为我院经济伦理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也鼓励我继续经济伦理学研究,为这一学科及其在实践的发展而努力。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经济仲裁 下一篇 经济分析CGE模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