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趣味金融   
[13] 评论[0] 编辑

鲁尼恩定律

定义

鲁尼恩定律:赛跑时不一定快的赢,打架时不一定弱的输。

提出

提出者:奥地利经济学家R.H.鲁尼恩

点评

点评:笑到最后的才是家。

竞争是一项长距离的赛跑,一时的领先并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阴沟里翻的事并没少发生。同样,一时的落后并不代表会永远落后,奋起直追,你就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人。通用汽车公司与福特汽车公司对汽车行业主导权的纷争,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

经典案例
鲁尼恩定律鲁尼恩定律

二十世纪初期,汽车还是富人专有的玩具。1903年,亨利·福特建立了福特汽车公司。福特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制造工人们都买得起的汽车。经过多年的精心研制,亨利.福特终于造出了自己梦想中的汽车。这种T型车坚固结实、容易操纵,售价是825美元。1908年,T型车推向市场,当年就卖出了10000多辆。接着,福特不断削减各种成本,到了1912年,T型车的售价就降到了575美元,这也是汽车售价第一次低于人们的年均收入。到了1913年,福特汽车的年销量接近25万辆。

要为大众制造汽车,就必须让人们买得起,这就意味着必须要建立一种规模经济,进行大规模生产,这样才能降低成本。一次偶然的机会,福特参观了芝加哥一家肉品包装厂。当时他看到肉品切割生产线上的电动车将屠宰后的肉品传送到每位工人面前,工人们只需切割事先指定部位的肉品。福特大受启发,回来就为自己的公司建立了汽车装配线。装配线的建立,让福特公司拥有了明显的效率优势,远远胜过了竞争对手。在1908-1912年间,装配线的建立让汽车售价降低了30%。到了1914年,福特公司的13000名工人生产的汽车超过26万辆。那一年,其他所有汽车制造商总共才生产了287万辆汽车,仅仅比福特公司多出10%。

1920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汽车的需求量也减少了。由于福特汽车的成本很低,因此他们能够将自己汽车的价格再降低25%。这时的通用汽车公司就无法像福特汽车公司那样去做,销售额急剧下滑。到了1921年,福特汽车的销量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55%,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汽车的销量仅仅占了整个市场份额的11%。

鲁尼恩定律鲁尼恩定律
在与福特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明白,自己不能与福特公司的低成本T型车展开竞争。经过权衡利弊,斯隆认为,福特公司只制造一种类别的汽车,这虽是他们的优势,但也是他们的劣势。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的改变,产品多样化、消费者分层化应该是汽车发展的一个方向。于是,斯隆为通用汽车公司制定了“满足各类钱袋、各种要求”的汽车新战略。参照人们经济状况的不同,提供不同价位和档次的产品。

在斯隆的领导之下,通用汽车公司的业绩节节上升。1927年5月,它逼迫亨利.福特不得不关闭了自己钟爱的T型车装配线,转而向产品多样化和分层化方向努力。1940年通用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上升到了45%,而福特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则下跌到16%。斯隆的战略取得了辉煌成就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斯隆当年的改革稀松平常,实在普通不过。但在当时,这却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如果人们只想得到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T型车,而且永远只想得到T型车,那么,福特公司高度集中的管理体系或许就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因为那是生产T型车的最佳途径。但是,福特公司的管理体系只完全关注公司内部事务,也就是生产本身。斯隆的设计结构则让通用公司更加贴近市场,适应性更强,也能够不断成长发展。

亨利.福特没有想到,一旦人们都拥有汽车,他们的生活就发生了彻底改变。某人购买一辆汽车,可能只是他购买的第一辆汽车。福特从来没有想到,人们还有可能购买第二辆、第三辆,更乐意购买更好的汽车,这种汽车会更加舒适、强劲、时尚。这一切真的发生了!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方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买得起更好的汽车了。

一位曾经独自创造了未来的伟人,却无法忘怀自己昔日的辉煌。假如福特没有沉醉于自己过去的创造之中,他肯定能预见即将到来的变化。但是,他反应太慢,终于被自己的竞争对手远远甩在了后面。当然,亨利.福特的短视并没有使公司走向毁灭,他通过战略的调整,最终仍然使公司存活了下来。但有些人则没有这么幸运,他们付出了更加昂贵的代价。 

相关知识

鲁尼恩定律鲁尼恩定律
素养

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h·卢维斯。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统御

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雷鲍夫法则: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6、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点评:1、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2、最重要的一个字是:

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r·洛伯。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沟通

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s·t·斯坦纳。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费斯诺定理: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提出者: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l·费斯诺。点评: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牢骚效应: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得多。提出者: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院。点评:1、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2、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避雷针效应: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击。点评: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协调

鲁尼恩定律鲁尼恩定律
氨基酸组合效应: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点评: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米格-25效应:前苏联研制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的相比都落后,但因设计者考虑了整体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点评:所谓最佳整体,乃是个体的最佳组合。

磨合效应: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磨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点评:要想达到完整的契合,须双方都作出必要的割舍。

指导

波特定理: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提出者:英国行为科学家l·w·波特。点评:总盯着下属的失误,是一个领导者的最大失误。

蓝斯登定律: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远较在“父亲”之下工作有趣得多。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可敬不可亲,终难敬;有权没有威,常失权。

吉尔伯特法则: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该怎样作。提出者:英国人力培训专家b·吉尔伯特
点评:真正危险的事,是没人跟你谈危险。

权威暗示效应:一化学家称,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他打开瓶盖15秒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其实中什么也没有。点评: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没走过的路。2、特色不特,优势无优。

古特雷定理:每一处出口都是另一处的入口。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W·古特雷。点评: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基础,下一个目标是上一个目标的延续。

计划

列文定理:那些犹豫着迟迟不能作出计划的人,通常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提出者:法国管理学家P·列文。点评:如果没有能力去筹划,就只有时间去后悔了。

弗洛斯特法则:在筑墙之前应该知道把什么圈出去,把什么圈进来。提出者:美国思想家W·P·弗洛斯特。点评:开始就明确了界限,最终就不会作出超越界限的事来。

参谋

波克定理:只有在争辩中,才可能诞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决定。提出者:美国庄臣公司总经理詹姆士.波克
点评:无磨擦便无磨合,有争论才有高论。

韦奇定理:即使你已有了主见,但如果有十个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提出者: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奇。点评:1、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2、不怕开始众说纷纭,只怕最后莫衷一是。

决策

福克兰定律:没有必要作出决定时,就有必要不作决定。提出者:法国管理学家D·L·福克兰。点评:当不知如何行动时,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任何行动

王安论断: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作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遇。提出者:美籍华裔企业家王安博士。点评:寡断能使好事由好变坏,果断可将危机转危为安。

执行

格瑞斯特定理: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提出者:美国企业家H·格瑞斯特。点评:好事干实更好,实事办好愈实。

吉德林法则: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提出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点评:杂乱无章的思维,不可能产生有条有理的行动

信息

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金钱就会滚滚而来。提出者:美国企业家s·m·沃尔森。点评: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

塔马拉效应:塔马拉是捷克雷达专家弗·佩赫发明的一种雷达,它与其他雷达的最大不同是不发射信号而只接收信号,故不会被敌方反雷达装置发现。点评:善藏者人不可知,能知者人无以藏。

监督

小池定理:越是沉醉,就越是抓住眼前的东西不放。提出者:日本管理学家小敬。点评:自我陶醉不易清醒,自以为是不喜批评。

赫勒法则:当人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绩有人检查的时候会加倍努力。提出者:英国管理学家h·赫勒。点评:只有在相互信任的情况下,监督才会成为动力。

鲁尼恩定律鲁尼恩定律
控制

横山法则:最有效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提出者: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
点评:有自觉性才有积极性,无自决权便无主动权。

蝴蝶效应:“紊乱学”研究者称,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变成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他们将这种由一个极小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下,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后果的现象称为“蝴蝶效应”。点评:善终者慎始,谨小者慎微。

阿什法则: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提出者:美国企业家m·k·阿什。点评:你愈是躲着问题,问题愈会揪住你不放。

法纪

洛克忠告:规定应该少定,一旦定下之后,便得严格遵守。提出者:英国教育家洛克。点评:简则易循,严则必行。

热炉法则

当人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就会受到“烫”的惩罚,其有以下三个特点:即时性、预警性、平等性。
点评:罪与罚能相符,法与治可相期。

改革

柯美雅定律: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所以任何东西都有改革的余地。提出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r·柯美雅
点评:不拘于常规,才能激发出创造力。

达维多夫定律: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永远也只能是一个执行者。提出者:前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夫。点评:只有敢为人先的人,才最有资格成为真正的先驱者。

自吃幼崽效应:美国硅谷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以至于各公司都积极寻找自己的致命弱点,所有公司共同的生存之道是:拿出更好看产品来击败自己的原有产品。有人将这种行为戏称为“自吃幼崽”。点评:1、自己不逼自己,别人迟早会逼你。2、敢于对过去告一个段落,才有信心掀开新的一章。

创新

舍恩定理:新思想只有落到真正相信它,对它着迷的人手里才能开花结果。提出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舍恩。点评:只有信之不疑,才能持之以恒。

吉宁定理: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h·吉宁。点评:不怕错误的人,错误往往也离他最远。

卡贝定理:放弃是创新的钥匙。提出者: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总经理卡贝。点评:在未学会放弃之前,你将很难懂得什么是争取。

考评

吉普林忠告:将成败同等看待。提出者: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普林。点评:如果不明白失败是什么,那么对成功的理解也是片面的。

史华兹论断:所有“不幸事件”,都只有在我们认为它不幸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成为不幸事件。提出者:美国管理心理学家d·克华兹。点评:若能坏中看好,终会好上加好。

竞争

廷克定律:如果你处在第二的位置,你就总想努力去争作第一。提出者:英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廷克。点评:欲往高处走,须向高处看。

鲁尼恩定律:赛跑时不一定快的赢,打架时不一定弱的输。提出者:奥地利经济学家r·h·鲁尼恩。点评:无备,强不抵弱,出奇,弱可胜强。

史密斯原则:如果你不能战胜他们,你就加入到他们之中去。提出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董事长r·史密斯。点评:竞争使人进步最快,合作让人得到最多。

鲁尼恩定律鲁尼恩定律
营销

阿尔巴德定理: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提出者:匈牙利全面质量管理国际有限公司顾问波尔加·韦雷什·阿尔巴德。点评:看到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冰淇淋哲学:卖冰淇淋必须从冬天开始,因为冬天顾客少,会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会害怕夏天的竞争。提出者: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点评:逆境不错,顺境更好。

广告

布里特定理:商品不作广告,就像姑娘在暗处向小伙子递送秋波,脉脉此情只有她自己知道。提出者:英国广告学专家s·布里特。点评:要推而广之,先广而告之。

伯内特定理:只有占领头脑,才会占有市场。提出者:美国广告专家利奥·伯内特。点评:脍炙人口才会耐人寻味,深得人心方可引人入胜。

拉图尔定律:一个好品名可能无助于劣质产品的销售,但是一个坏品名则会使好产品滞销。提出者:法国诺门公司德国分公司负责人苏珊·拉图尔。点评:取名的艺术,亦是取得成功的艺术。

赫斯定律:广告超过12个字,读者的记忆力要降低50%。提出者:澳大利亚广告家h·赫斯。点评:忘却即等于抛弃。

公关

玛丽法则:假如还没有破,就不要去修它,免得弄巧成拙。提出者: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阿什。点评:弄巧之所以成拙,往往是因为本来就无巧可弄。

弗里施定理:没有满意的工作人员,就没有满意的顾客。提出者:德国慕尼黑企业咨询顾问弗里施。点评:协调内外关系,从协调内部关系开始。

反哺效应:动物学家将某些动物长大后把觅到的食物给予其父母的行为称为反哺。点评:给别人好处的人,往往也是得到好处最多的人。

史崔维兹定理:如果你为获得好处而帮助他人,就不算帮助他人。提出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史崔维兹。点评:动机不纯,行为失真。

谈判

奥狄思法则:在每一次谈判中,你都应准备向对方作出让步。提出者:美国谈判专家j·s·奥狄思。点评:争,丈不足;让,寸有余。

居家效应:一个人在家里或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中,言谈举止表现得最为自信和从容。点评:没有实力垫底,自信永远是苍白的。

尼伦伯格原则:一场圆满的、成功的谈判,每一方都应是胜利者。提出者:美国著名谈判学家尼伦伯格。点评:总想自己得势,必然势不两立。

参考资料

http://wiki.mbalib.com/wiki/%E9%B2%81%E5%B0%BC%E6%81%A9%E

http://football.sport366.com/2008%5C0418/1022343405171

http://www.5i9u.com/dis_article26231.html

附件列表


13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阿伦森效应    下一篇 拉锯效应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