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黑洞
流动性黑洞是由珀森德(Avinash D.Persaud)等国外学者在《流动性黑洞》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与“流动性过剩”针锋相对、比“流动性不足”更为深刻的新概念。 所谓的流动性黑洞。是指金融市场在短时间内骤然丧失流动性的一种现象。由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要求多样性。但市场敏感型风险管理系统在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运用以及整体上监管的放松等等。这些措施却减少了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多样性。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当金融机构从事市场交易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内部风险控制的需要以及监管部门的要求,会在某些时刻出现金融产品的大量抛售,而交易成员由于具有类似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目标和交易心态,会同时存在大量抛售的需要,此时整个市场只有卖方没有买方,市场流动性骤然消失,被抛售资产的价格急速下跌与卖盘持续增加并存,又会进一步恶化流动性状况,流动性危机可以迅速升级为偿付危机。在证券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类似于“银行挤兑”的事情。拥有上百亿市场资本的企业可能在数日内变得没有偿付能力。最终出现流动性好像被市场和机构中瞬间吸走殆尽一样.这种现象就被形象地称为“流动性黑洞”。
流动性黑洞理论认为,流动性的核心是金融市场的多样性,流动性黑洞的形成一般与市场规模没有必然的关系,而是与金融市场的多样性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流动性黑洞在那些同质的市场,或者说,在那些信息、观点、头寸、投资组合、交易主体、风险管理缺乏多样化的市场中非常容易出现,而在那些存在较大差异性的市场中则会较少出现。
导致流动性过剩的资产过度集中、投资行为高度趋同、结构单一等结构性因素,都可能成为流动性黑洞产生诱因。
流动性过剩容易导致资产价格泡沫,成为引发流动性黑洞的导火索。而资产价格泡沫的积累,也必然会同时积累诱发流动性黑洞的不利因素。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