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产出
按产量计算,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这次回归冠军位置终结了美国110年的把守,而中国上一次称冠还是在19世纪。
2010年中国制造产出占全球的19.8%,美国为19.4%,以极小的优势险胜美国。 数据是在当前美元基础上计算得出的。这些数据显示,2010年世界制造业总产出达到10.078万亿美元,与2009年的数据相比,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增幅为9.7%,表明全球制造业从经济衰退中强劲复苏。
中国夺回制造业产出桂冠,标志着“经济史上一个500年的周期走到尽头”。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商业团体——竞争力协会主席德博拉文斯·史密斯表示,对于自己从大约19世纪末开始占据的宝座被中国夺走,美国“理应感到担心”。 未来美国将不仅在基础的商品制造上展开竞争,还要在创新以及新类型的服务上加把劲,因为这些大大推动了该行业的产出。
中国上次摘得第一大制造国称号还是在1850年,当时中国正接近结束一段长时期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受工业革命的驱动,英国随后超过中国成为最大产品生产国,并稳坐50年。接下来,美国则顶替英国,一直把守至今。
华威大学的专家尼古拉斯称,中国再次夺冠这一变化将意味着全球分工(包括产品生产)的根本改变,而且未来几年不可能再被扭转。
用人少产量高美国优势挺大
经济历史学家认为,183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的将近30%,随后到1900年降到6%,1990年只有3%。
不过随后,受低劳动成本、外国公司在华投资和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中国快速赶超美国。美国研究机构美国工商理事会的研究员托尼尔森,将最大制造国地位的易手形容为美国接到的一个“叫醒电话”。
不过,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的形势远谈不上令人沮丧。他认为,美国拥有巨大的生产率优势,这体现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在2010年的制造业产出仅略低于中国,但美国制造业只有1150万工人,而中国制造业雇用了1亿人。
中国的制造业产出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企业的中国子公司,而且基于源自美国的技术,尤其是在电子等领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赵玉敏指出,虽然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出领域的比重超过美国,但当前中国的制造业仍以加工业为主,在衡量一国制造业强盛与否的重要指标——装备制造业领域,中国仍与发达制造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可以说是加工业的大国,但并非是装备制造业的大国。
1.进一步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专业化生产
我国能够独立进行专业化生产的行业无一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对外贸易现实情况而言,这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收益为主的状态不可能长期维持。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具备可以作为自由竞争的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能力,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加强专业化生产需要增强创新能力,掌握自有品牌。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有商标的不到20%,全国自有品牌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足10%。
2.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出口导向战略提升了我国消费品的贸易竞争力,但是生产过程中对资本品的依赖还是较强的。我国目前与进口密切相关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对资本品进口和先进技术的进口上,而非自然资源进口。如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资本品、技术进口占到其行业生产使用品进口的80%以上,资本品、技术进口对以上两个行业增加值贡献率分别为:21.58%、16.17%。进口贸易承担资本品、技术供给,保障经济运行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技术密集度高的新兴主导产业,即电子及通信设备、电器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普通机械和专业机械制造等产业,尤其是其中的装备制造业,仍然较为落后,对进口资本品、技术的依赖较高,应该作为我国加入WTO后新时期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持的主要战略性产业。
3.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产业竞争力
出口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增加值贡献均值为13.30%,进口增加值贡献均值为7.88%;出口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贡献均值为5.77%,进口增加值贡献均值为4.94%。进出口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增加值贡献要大于对我国服务业部门的增加值贡献,我国当前服务贸易严重滞后。下一阶段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目标应该集中在如何利用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大趋势,来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4.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推动国内产业升级
理论和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随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中间品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正逐渐将技术含量相对较多的工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是我国技术进步以及产业获得升级的机遇。政府的产业和贸易政策应该有利于吸收这类投资,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技术含量更高的中间投入品的生产,进行研究开发,以推动国内产业的升级。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