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曼德尔森
简介
1994年布莱尔与现任英国首相布朗争夺工党主席之位。起初曼德尔森还游走在这两位好友之间。后来,在工党竞选时,他选择了效忠布莱尔。他化名“鲍比”隐于市,帮助布莱尔制定竞选计划。曼德尔森由此彻底得罪布朗,背了个“背叛”的名声,而换来了布莱尔胜选后他在英国内阁的一席之地。1996年1月至1997年5月间,其致力于工党竞选,出版了著名的《布莱尔的革命》一书。1997年5月~1998年6月,他效力于英国内阁。2004年11月曼德尔森成为欧盟贸易委员。从此,他开始跟中国过招。
2005年2月,曼德尔森首次来华。这距离他上任才3个月。作为贸易专员,他深知中国与欧盟关系的重要性,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所以作为上任后的第一次中国之行,他显得小心翼翼。但是,他不忘作为贸易专员的责任,在中国朋友面前大声叫卖,“买更多的欧洲产品吧,它们非常好。”他说,欧盟和中国是世界上两个正在崛起的强大角色,它们只有通过建立紧密的关系互相受益。我相信中国有兴趣跟欧洲建立伙伴关系。在谈到知识产权等敏感问题时,他表示,“我希望能跟中国一起致力于这个问题,推动进行更好的立法。这是中国的利益所在。因为中国正在建立一个创新型的社会,它想要吸引更多的外国技术。”
2005年6月10日,他第二次访问中国,就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与中方展开协商。经过同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10个小时的谈判后,中欧终于达成了“最后一分钟协议”,在纺织品贸易摩擦上“化干戈为玉帛”。
2006年6月6日曼德尔森又来华。但跟2005年相比,态度已有所不同。他说:“中国不断激增的贸易顺差是不可持续的。”曼德尔森表示,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以每小时1500万欧元
彼得·曼德尔森
的速度增长,其对中国的出口额还比不上中国对瑞士的出口额,“这些数字将加剧西方国家日益增长的保护主义压力。”这与美国官员的观点一致。曼德尔森之前还表示,如果中国不对欧洲开放更多的市场,就将对中国采取进一步的反倾销行动,甚至会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他甚至说,中国的贸易顺差是政治原因而不是经济原因造成的,所以需要用政治的手段来解决。2006年11月上旬,是他当年的第二次来华,这次说话明显强硬。曼德尔森强硬地批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他不仅点名批评中央电视台侵权,还宣布要在中国建立50个知识产权投诉中心;他虽与中方签订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却又以中国在此还有很大漏洞为由,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在11月26日的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上,曼德尔森更是显得非常不客气。有分析人士认为,刚刚接手这一工作时,曼德尔森尚不是个对中国很强硬的人。但由于欧盟内部某些国家施加的强大压力,导致了曼德尔森的精神越来越紧张,口气越来越强硬。品点中国
彼得·曼德尔森:我们都需要成为中国事务专家
接替拉米出任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的彼得·曼德尔森评论说:中国是目前(2005年)世界上最大的煤、钢、铜、水泥消费国。对中国的经济飞跃,世界不能轻视。中国和欧盟在许多领域都可以创造贸易机会。这些领域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是服务业,欧盟国家的服务业可以对中国的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于中国和欧盟之间可能发生的贸易纠纷,曼德尔森认为应本着以下三个原则解决。第一,建立预警系统,使双方能够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纠纷;第二,建立相应的机构,使双方能够在该机构内讨论可能发生的纠纷;第三,可以采取合理的、双方都同意接受的措施解决纠纷。
曼德尔森在还表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技术问题,而非政治问题,何时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没有时间表。中国正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涉及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欧盟和中国都可以找到实际的解决方案。他说:“我将与中国政府共同努力,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曼德尔森还说,他已同我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期待着同他再次见面,进行合作。
曼德尔森是2004年11月22日出任新一届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的。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贸易政策高度一体化。欧洲舆论认为,作为这一集团的贸易代表,曼德尔森是“欧洲最有权力的人物之一”。这位英国工党世家出身的前英国内阁大臣是布莱尔最亲密的支持者和密友之一,曾协助布莱尔改革工党,立下汗马功劳。近年来,曼德尔森十分关注中国。2004年10月,在对英国48家集团发表演讲时,他说,“当我初入政坛时,许多人对中国不甚关心。而今,来自中国的商品摆满世界各地的商场,中国的外汇储备连年大幅增加,许多欧盟国家的公司到中国去投资办厂。自2004年以来,我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喜欢中国人,欣赏中国文化,我在这个时期出任欧盟贸易委员恰逢其时。中国不能仅是中国事务专家的事,现在我们都需要成为中国事务专家,因为中国特别是中国的未来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曼德尔森的演讲也引起了我国领导人的关注。温家宝总理2004年12月8日出席在海牙举行的中欧思想库圆桌会议的专家和学者座谈会时,特别提到了曼德尔森在这一演讲中的话:“现在我们都需要成为中国事务专家。”中外建交
2008年9月25日下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彼得·曼德尔森一行。彼得·曼德尔森对中国正式访问。人物性格
冰与水
2007年11月28日彼得·曼德尔森第一次此访问中国,曼德尔森在公开场合的言辞态度一直很强硬。“我在中国进行访问的这六天,贸易逆差将以超过20亿欧元的速度增长,或者说以每小时1500万欧元的速度在增长。”23日晚间他在上海说,这样的增长数字一直出现在他的头脑中,让他备感困扰。目前,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成为曼德尔森在布鲁塞尔的总部大楼外不断遇到抗议者的根源,也将成为此次中欧峰会的焦点。
“尽管中国已经加入WTO六年了,欧盟的出口商和投资者们在进入中国市场和公司运营过程中仍然不断遇到问题,”曼德尔森发表演讲时说,“在这儿做生意非常困难。”
访华之前,曼德尔森曾表示,如果中国不做出实质性行动以缓解贸易逆差,欧盟可能被迫采取反倾销等措施。26日,在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上,曼德尔森又批评中国处理问题食品的标准“过于宽松”。他表示,虽然中国有些官员称其产品99%是安全的,“但欧洲每天从中国进口价值5亿欧元的产品,所以即便是1%的产品有问题也是不可接受的”这个批评遭遇中国副总理吴仪的反击。吴仪在论坛上说:“利用标准、质量安全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抓住个别有问题的食品,为进口加以限制,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新特点。”“他不喜欢被人描绘成一个贸易保护主义者。”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评价说,“曼德尔森本人是信奉贸易自由主义的。”
梅所说的曼氏的这一面,即便在此次神色冷峻的中国之行过程中,也不是毫无显露。5个月前,田聪明在伦敦会见过曼德尔森,双方讨论的是新华社的有关规定是否影响欧洲通讯社在中国的业务活动。当时曼氏表示,愿在北京与田社长继续就此问题进行沟通。
关于传媒市场的交流,让曼德尔森又有机会来阐述他的自由贸易思想。几乎就在他威胁可能采取对华反倾销措施的同时,曼德尔森在欧盟官方网站上用这样的话来做自我介绍:“欧洲最基本的对外经济政策就这么简单:对内反对保护主义,对外开放市场,捍卫自由贸易。”
在两个欧洲之间
彼得·曼德尔森出生于英国、祖父是工党要人的曼德尔森,在牛津获得了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三个学位。青年时代他因不满工党政府支持越战而一度脱离该党阵营,直到越战结束后才回到工党,成为英国青年议会的领袖。1994年布莱尔与现任英国首相布朗争夺工党主席之位。起初曼德尔森还游走在这两位好友之间。后来,在工党竞选时,他选择了效忠布莱尔。他化名“鲍比”隐于市,帮助布莱尔制定竞选计划。曼德尔森由此彻底得罪布朗,背了个“背叛”的名声,而换来了布莱尔胜选后他在英国内阁的一席之地。
布莱尔在任首相期间一直呼吁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警告“欧洲壁垒”会招致灾难。作为首相的忠实幕僚,曼德尔森也一直大力宣扬贸易自由主义。
在2005年中欧纺织品争端爆发前,曼德尔森屡次发表反对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言行。直到中欧签署纺织品备忘录后,他仍然在欧洲议会听证会上告诫制鞋厂商们“不要企图仿效纺织业界限制中国产品。”
但是,2004年任职欧盟委员会后,随着欧盟东扩,曼德尔森的面谱变得复杂起来。“曼德尔森信奉自由贸易,英国也不主张限制中国商品进口,但他处在贸易谈判官员的位置上,加上欧盟决策机制的缺陷,东扩过快,导致新老成员国之间发展落差拉大,贸易主张不一,使他的处境很尴尬。”梅新育说。矛盾源自欧洲内部两派力量争斗——瑞士、丹麦、荷兰、德国及英国等为一派,他们属于轻工业消费国家,自然更喜欢纺织品自由贸易;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却在纺织工业有直接利益。法国人在北非纺织厂中有大量投资,而葡萄牙本国就有成规模的纺织业。它们在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中与中国存在产业冲突。由于欧盟内部需要成员国一致通过的事项太多,东欧的纺织、制鞋业主们得以“绑架”整个欧盟的对华贸易政策。
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来自老欧洲的曼德尔森本人持有自由贸易理念也无可奈何。“这是个性与身份的矛盾。”即便如此,曼氏还是经常在贸易争端中表现出他的务实、灵活和耐心。2005年6月酷热的夏天,他与薄熙来在上海的谈判桌边一坐就是10多个小时。
这次谈判,中欧于6月11日达成了关于中国纺织品出口过渡性增长幅度限制的协议,于7月11日开始对10类中国产纺织服装重新实施配额限制。曼德尔森称赞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和有价值的合作伙伴”,并对薄熙来高度评价:“他是一个强硬的谈判对手,对于谈判细节有非常强的把握能力,有强烈的个性。”
曼德尔森谈判技巧高超,但似乎缺乏外贸实务经验,以致漏算一着——从6月11日到7月20日存在一个多月的空当期。一些中国制造商和欧洲零售商加紧签单抢关,导致双方商定的配额很快用光,8000万件中国纺织品因无法清关而堆满欧洲的港口。
“他实际上是个实用主义者。”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一位官员私下议论说,“从正面看,他是友好,从反面看,是比较圆滑。”而在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黄卫平看来,曼氏的双面表现,实质上是欧盟内部不平衡的产业格局和不同贸易利益的外在反映。面对“两个欧洲”的矛盾,现阶段的欧盟也需要这样的双面人物来进行平衡和协调。但曼德尔森自己的前景现在也面临变数。2006年3月,他出人意料地宣布自己将在2009年任期结束前选择离职。
有分析人士说,2007年6月24日,曼德尔森的旧友兼宿敌戈登·布朗入主唐宁街10号,曼氏的政治生涯可能很快走到尽头。“他得到的来自国内的支持可能也不如从前了。”人物事迹
欧盟反倾销政策
彼得·曼德尔森:欧盟反倾销政策存在缺陷曼德尔森2007年9月11日在荷兰海牙出席一个全球化问题研讨会时发言说,虽然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贸易惩罚措施经常是合理和正确的,但如果反倾销措施限制了欧盟企业追求合理的经营战略,或像在中国节能灯泡案中那样公然不顾欧盟确定的节能政策和欧洲生产的现实,那么也会事与愿违。
曼德尔森认为,中国节能灯泡案再次暴露出欧盟反倾销政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存在的不足。他说,随着越来越多的欧盟企业将生产“外包”到中国等劳动力相对便宜的第三国以保持竞争力时,欧盟企业这个概念越来越难界定,欧盟应该反思如何采用反倾销等贸易措施才符合欧盟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在不公平贸易行为和维持竞争力之间划清界限。
基于这一现实,欧盟委员会去年12月发布绿皮书,征求公众意见,对包括反倾销在内的贸易措施展开了10年来的首次大规模评估。
曼德尔森说,征求意见结果会在未来数周内对外公布,届时欧盟委员会将重新审视反倾销等贸易措施。欧盟从2001年起对产自中国的节能灯泡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就在此项反倾销措施于去年7月到期之时,欧盟又展开为期15个月的调查,调查期间原有的反倾销措施依然适用。欧盟委员会上周建议,对产自中国的节能灯泡再征收一年的反倾销税,到期后自动取消。此举一出,立即招致广泛批评。
包括荷兰飞利浦公司在内的多数欧盟灯泡生产商叫苦不迭,因为它们大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欧盟征收的反倾销税反而是让这些实现跨国经营、更具竞争力的企业深受其害。
一些环保人士则批评欧盟委员会的这一建议有违欧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降低能耗的目标。据估计,欧盟自产的节能灯泡仅能满足四分之一的市场需求,其余必须依赖进口。
人大演讲
2006年6月8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彼得·曼彼得·曼德尔森在人大演讲
德尔森访问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演讲,这是曼德尔森5天访华行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上任后第三度访华的曼德尔森,此次对中国人民大学的访问是其首次在中国高校中亮相。曼德尔森称人民大学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他表示非常高兴对大学生发表演讲,因为这一代中国大学生将为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长期繁荣做出贡献。作为欧盟负责国际贸易的最高官员,曼德尔森此次的演讲题目是“充满机遇的世界——中国、全球化及国际贸易体系的未来”。他在演讲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经济全球化、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及整个国际贸易体系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并与师生就中欧贸易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
曼德尔森在演讲中说,欧洲对待中国的崛起有两种极端态度,一种是害怕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会导致军事和外交上的对抗,另一种认为世界正经历一场经济革命,欧洲唯有不顾一切地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他认为这两种态度都不对,欧洲应该对自己的竞争力有信心,积极制定新的政策以适应全球化带来的变革。
曼德尔森对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表示关切。他指出,全球化和中国的崛起将对欧洲的社会和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欧洲应采取确实措施,帮助人民适应变革,如寻找新的比较优势,培育人们的创造力等。
曼德尔森呼吁中欧共同努力,塑造互利双赢的经济关系。为此,他呼吁双方在经济上保持市场的开放,抵制保护主义倾向,政治上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安全、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挑战。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