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财务   
[0] 评论[0] 编辑

会计信息

概述

会计信息的内容有三:
(1)输入信息,通过会计凭证输入会计账务处理系统的各种资料;
(2)输出信息,最终输出的财务报表;
(3)存储信息,包括输

会计信息会计信息
入以后未处理和处理后未输出的信息,如由凭证账簿文件记录等所记载的有关会计主体资金、成本、利润等各种指标的会计信息。

信息是对人有用的,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征,也是客观事物状态经过传递后在人脑中的再现,从而可以对人产生指导。任何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被人接受和利用。

会计信息主要用来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把他们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具体地说,会计信息是指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为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它包括:反映过去所发生的财务信息,即有关资金的取得,分配与使用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对未来具有预测作用的决策信息、年度计划、规划、金额等。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作用

会计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包含相互关联,互为制约的“数据输入,系统转换,信息输出”三个有机过程。它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随着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国际化,以及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内涵的日益复杂,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

会计信息会计信息
1、会计信息能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和债权人,无论是现在或潜在的投资人和贷款人,为了作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资或计划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会计信息能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企业内外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帮助未来的经济决策,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其中主要内容侧重于财务预测,如现金流量,偿债能力支付能力等。通常,预测经济前景应以过去经营活动的信息为基础,即由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关于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信息作为预测依据。

3、会计信息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国家财政部门根据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监督检查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税务部门通过阅读企业的会计资料,了解税收的执行情况。

4、会计信息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企业将生产经营的全面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将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统的信息资料,传递给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者可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决策,采取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

种类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类型。

中立探讨

会计信息的中立性,就是在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时不偏不倚,不受偏见的影响,从而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中立是相对的,但它很重要。当前中国会计信息普遍失真,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和顽症。1999年上半年财政部组织对110户酿酒企业会计信息情况的抽查,信息不实的边抽查总户数的92.7%就是铁证。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委托代理关系看,主要是不少代理人心自中根本没有代理人职责和义务的概念,只讲权利,利用“信息不对称”,滥用职权授意、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做假,为已服务。其次是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低下,根本不懂自己处在委托人和代理人这个特定的中介地位应尽的职责,严重偏离中立性,被迫接受代理人不恰

会计信息会计信息
当的指令或主动与代理人合谋,采用各种不光彩的手段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这样的信息既无真实性,也无可靠性,更谈不上中立性。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信息越重要。经济发达国家之所以这样重视会计,就因为会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而会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得有个条件,这就是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信。而中国目前的会计信息中立性距离市场经济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要实现会计信息的中立性,会计准则制定者、代理人和会计人员三方应该共同努力和协调。

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应及时修改准则。我国会计准则是基本符合准则中立性标准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和发展,经济生活将会发生新的变化。原有的准则不能真实反映新经济现象的结果,此时就需要修改准则。否则,就会丧失准则的中立性,信息的中立性也无从谈起。

“道德败坏”的代理人掌权的企业,会计信息是不可能中立的。因此,要使信息可靠,关键在于规范代理人行为,可通过政府制约、市场制约、道德制约和强化监管等多种途径进行规范。

政府制约是指国家制定和颁发各种法律、法规,以国家强制力来规范和调整代理人行为。如1999年10月颁发的新《会计法》第4条、第21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法律上明确了他的法律责任主体地位。新《会计法》第5条、第13条、第28条还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迫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伪造变造凭证、账簿和其它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同时还在“法律责任”中明确规定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些都是国家采用强制手段以预防和遏制代理人的不法行为。

市场制约是指通过市场竞争来调整代理人的行为。有效办法之一是建立经理人才市场。企业所有者从经理市场选择经理,通过“契约”关系严格规定经理应承担的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责,并建立鼓励制约机制。市场是检验企业行为的试金石。凡符合市场游戏规则的行为必定成功,反之,则失败。企业会计信息也是如此。代理人如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必将受到市场的惩罚,也会失去所有者的信任而被撤换。

道德制约是通过职业道德来调整企业代理人职权和职责相互关系的规范。即是代理人所必备的品德,是代理人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政府市场都难以深入到“社会的人”这个层次发挥作用,这个空白靠道德调节来弥补。道德调节是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之外的第三种调节。因此,应该成立代理人行业协会,制定代理人职业道德规范,促使代理人自觉履行受托责任,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强化监管是指通过强化企业内外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制约企业行为。强化内部监管主要包括:监事会以财务监督为中心,保护所有者权益不受侵犯;按新《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从制度上防范于未然。强化外部监督主要是强化社会会计监督和国家会计监督,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是否中立的具体决定因素。会计信息要做到中立,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应按新《会计法》的要求切实抓紧抓好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提高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坚持持证上岗,并有计划地接受大专院校毕业生,淘汰不合格的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应尊重代理人的财权,但对违规收支应按新《会计法》的要求处理,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权

矛盾协调

一、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无外乎三种形式: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以及供求平衡。会计信息的供求平衡是会计系统最理想的状态,但由于会计的反应特性,会计信息的供求总的来说是供不应求的。考虑到政府的强制性信息披露要求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强制过度,或者会计信息供给者的自愿披露动机在某些方面过于旺盛,会计信息也会出现局部的供过于求。

1、会计信息不足:会计信息供给#会计信息需求。当会计信息供给小于会计信息需求时,会计信息就处于供给不足状态。会计是反应型的,是会计信息需求推动的产物,也即会计信息需求决定会计信息供给并相互制约共同发展,会计信息供给理应落后于会计信息需求,会计信息不足才是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正常表现。事实上会计产生

会计信息会计信息
发展至今,无论会计理论实务怎么完善,人们对会计的批评从未停止过,而且这种批评伴随会计的发展还在日趋激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对人力资源、财务报表、分部信息披露不足,对财务预测信息、物价变动信息、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等完全未披露。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行业前景、大市涨跌情况等信息对投资者很重要,但会计却无法提供。会计信息不足有会计理论内在缺陷方面的原因,也有会计报告制度无法提供足够的披露动机的缘故,当然会计信息供给者在现有制度框架下选择性披露、模糊性披露甚至错误披露也是重要原因。

2、会计信息过量:会计信息供给%会计信息需求。当会计信息供给大于会计信息需求时,会计信息披露就处于供给过量状态。作为会计的顾客,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无疑产生了对会计的需求并推动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进步,如果说过去的会计是被动地追逐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现在的会计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把握越来越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这是会计走向成熟的表现,但会计界在饱尝信息披露不足的指责后,开始有了对信息披露过量的担忧。据调查我国上市公司报告规范对公司股票和股东信息的披露过量(包括股票发行、上市、交易各种情况与股东结构、数量以及他们的持股情况)。公司的规模和一旦破产时资产出售变现的能力,对投资者不太重要,但公司却做了大量的披露。这些过量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供给者而言,只会增加成本不会带来任何收益;对会计信息需求者来说,过量的会计信息会增加他们的信息过滤成本并会影响他们的决策,有些会计专家甚至认为,会计信息需求者没有能力运用这些过量的会计信息,过量的会计信息对他们没有任何净收益。会计信息过量还只是会计信息供求关系的局部,只是在某些方面呈现出会计信息供给大于会计信息需求的情况,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主体仍然是会计信息不足。会计信息供给大于会计信息需求的原因:一是会计信息供给者在成本效益许可下的过度自愿披露,而这些会计信息一般是无关公司疼痒的一般信息;二是过度强制性披露的结果。

二、会计信息供求矛盾产生的原因
1、对会计信息需求者的会计信息需求把握不够,没能随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会计系统以及会计信息的供给模式。会计信息的生成仍在沿用传统的以产促销模式,不能积极地发现甚至预测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变化并作出超前的、主动的反应。这是会计理论研究上的不足,应通过会计理论研究加以弥补。

2、会计系统自身的先天缺陷,也是影响会计信息供求关系的重要原因。

(1)会计信息供给的共性与会计信息需求的个性。这是会计信息供求在形式上的差异。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是会计最根本的目标,但由于利益相关者众多且他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会计系统和会计信息供给者不可能提供所有利益相关者需求的会计信息,只能在成本效益约束范围内提供具有共性的会计信息,从而必然形成会计信息的供给不足。

(2)会计信息供给的滞后性与会计信息需求的及时性。这是会计信息供求在时间上的差异。会计是对现实经济生活、会计信息需求的被动反应,会计信息的需求是及时的,而会计信息只能按会计分期假定间断地提供,从而形成会计信息供求时间上的差异。

会计信息会计信息
(3)会计信息供给的历史性与会计信息需求的前瞻性。会计面向过去主要提供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历史财务信息,而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却主要面向未来,需要以公允价值为主的未来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这正是目前的会计系统所无法达到的。

3、会计信息供给者方面的人为因素也能影响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

(1)选择性信息披露。是指会计信息供给者根据自己的喜欢有意识地披露信息,比如,大量披露有利会计信息而隐瞒不利会计信息。

(2)模糊性信息披露。是指会计信息供给者以不透明的方式披露信息。虽然遵照了信息披露规范,但语言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很容易传达错误信息。

(3)错误的信息披露。指会计信息供给者有意或无意地曲解会计处理和披露方式,提供了错误的会计信息。当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比较严重,从而对会计信息供求关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正确看待会计信息供求矛盾
人们常常用“会计期望差距”来形容会计信息供求上的差异。上市公司作为会计信息的供给者往往缺乏披露信息的足够动机,会计信息的供给总体不足且面临萎缩;投资者作为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欲望很大且不断膨胀,自然就形成了会计期望差距。会计期望差距是会计信息供给与会计信息需求间的差距,包括:

(1)使用者的不合理期望,受自身技术和经济的制约会计不可能提供的服务;

(2)使用者的合理期望,由于技术上的缺陷会计可以但未能提供的服务;

(3)实际业绩缺乏,由于执行不力造成的会计设计意图的偏离;

(4)使用者对会计的不正确认知所引起的差异;

(5)会计信息供给者的不合理操作所引起的差异

 如何正确看待会计期望差距,是协调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先决条件。

1、合理的会计期望差距是会计发展的内在动机。会计期望差距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彻底消除它是不可能的。会计信息供给不足实际上是种正常状态,正是它促使会计不断向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预期靠拢,成为会计发展的内在动力。但要注意会计信息供给不足的适度范围,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是会计最根本的目标,会计信息供给的严重不足必然会招致会计职能的萎缩甚至消亡。

会计信息会计信息
2、会计期望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也不像想像中的那样严峻,原因是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并非无止境,而上市公司的信息供给也不能无限加大。投资者可以向投资公司、基金转让投资程序以及财务分析师转让部分乃至全部信息收集和处理过程,从而减少对会计信息的直接需求,而且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需要会计信息,他们可以通过内幕交易、交易解密以及价格解密等方式获取信息;因受到会计信息成本和保护上市公司合法权益的制约,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供给也不可能无限扩大。

3、努力缩小会计期望差距进而协调会计信息供求关系,仍是会计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除了会计系统自身的缺陷外,由于会计设计上的技术偏离和会计信息供给者的不合理操作所形成的会计期望差距是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进的。

四、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协调
1、加强会计理论研究,特别是对会计信息需求者的会计信息需求的预测。现代生产管理早已由传统的以产定销转变为现在的以销定产,这种模式要求企业及时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随时调整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仅如此,还要求企业能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趋势并预先对生产作出战略调整。会计信息的供求也是同样道理,这些年会计理论过多关注了会计信息的供给而忽视了对会计信息需求变化的把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供求平衡。加强会计理论研究特别是对会计信息需求的预测,有利于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协调。

2、适度强制性信息披露。要缩短或消除会计信息供需上的会计期望差距,理论上有两种方式:减少信息需求和增加信息供给,而强制性信息披露正是增加信息供给的一种形式。通过对信息披露的强制规定可以缓解会计信息供求差距,但强制性信息披露并非万能,强制过度将导致会计信息过量。在会计信息的强制披露中政府应考虑有效披露原则,强制性信息披露必须适度。

3、改变传统会计信息供给模式。传统的会计信息供给模式采用了通用报告模式,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个性化需求。如果能采用会计服务模式、大规模按需生产(MassCustomisation,MC)模式、可扩展的企业报告语言(XBRL)模式或适时报告模式等,就可以克服这些缺点[1]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会计信息可靠性    下一篇 会计国际化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