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管理理论
简介
真正创立系统论的,是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v,1901~1972), 20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出身于奥地利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从小即博览群书,受到良好的人文知识的熏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贝塔朗菲早期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生物学研究,他发明了一种简单的癌症诊断方法,并设计了一种数学方程,可用于预言不同物种的生长速率。后来贝塔朗菲又涉猎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历史学、哲学等诸多学科,以其渊博的知识、浓郁的人文科学修养,创立了本世纪具有深远意义的一般系统理论。尤为可贵的是,在贝塔朗菲的理论中,还强烈地体现出对近代科学思想中机械还原论思潮的不满,以及对现代社会中漠视人性现象的深恶痛绝。所以,这是一种人文主义的系统理论。1954年,贝塔朗菲受邀成为加里福尼亚州斯坦福行为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在这里,他为系统思想的普及和深入做了大量的工作。1968年,他发表重要著作《一般系统理论》,该书被译成德、意、法、西、日、汉等文,影响极为深远。在生命的晚年,贝塔朗菲一直在美国的大学任职。他讲授多种有关系统科学和哲学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1972年6月9日,贝塔朗菲因心脏病发作而不幸去世。但他的系统思想将与历史永存。此后,系统论显示出
系统管理理论
了它巨大的学术影响。在管理学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商企业越来越庞大,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管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越来越多样化。经理们渴望能有一种思想,指引自己的眼界再开阔一些,思路再宏观一些,克服管理中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局限。系统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系统管理理论,即把一般系统理论应用到组织管理之中,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兼收并蓄各学派的优点,融为一体,建立通用的模式,以寻求普遍适用的模式和原则。是运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考察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主要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系统管理理论向社会提出了整体优化、合理组合、规划库存等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因而,系统管理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理论是卡斯特(F.E. Kast)、罗森茨威克(J.E.Rosenzweig)和约翰逊(R.A. Johnson)等美国管理学家在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系统管理学说的基础是普通系统论。系统论的主要思想是:
(1)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
(2) 系统的整体性。
(3) 系统的层次性。
卡斯特等人的系统学说。以普通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包括系统哲学、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三个方面。要点
系统管理理论要点主要有:
(一)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
系统管理理论
它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二)企业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企业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到周围环境(顾客、竞争者、供货者、政府等)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环境。它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才能达到动态平衡。在企业内部又包含着若干子系统,它们是:
(1)召标和准则子系统,包括遵照社会的要求和准则,确定战略目标;
(2)技术子系统,包括为完成任务必需的机器、工具、程序、方法和专业知识; (3)社会心理子系统,包括个人行为和动机、地位和作用关系、组织成员的智力开发、领导方式,以及正式组织系统与非正式组织系统等;
(4)组织结构子系统,包括对组织及其任务进行合理划分和分配、协调他们的活动,并由组织图表、工作流程设计、职位和职责规定、章程与案例来说明,还涉及到权力类型、信息沟通方式等问题;
(5)外界因素子系统,包括各种市场信息、人力与物力资源的获得,以及外界环境的反映与影响等。此外,还有一些子系统,如经营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等等。这些子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
(三)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主要观点
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五个不同的分系统构成的整体,这五个分系统包括: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这五个分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些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
二、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管理人员需力求保持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平衡、相对稳定、一定的连续性,以便适应情况的变化,达到预期目标。同时,企业还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内部条件,还取决于企业外部条件,如资源、市场、社会技术水平、法律制度等,它只有在与外部条件的相互影响中才能达到动态平衡。
三、如果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物资、劳动力和各种信息,产出的是各种产品 (或服务)。运用系统观点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系统管理理论提出了有关整体和个体组构及其运营的观念体系:
1. 组织是人们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着的并共同运营的要素(子系统)所构成的系统 ;
2. 任何子系统的变化均会影响其它系统的变化;
3. 系统具有半开特性——既有自己的特性,又有与外界沟通的特性。管理思想
系统管理理论中,三种影响比较大的管理思想分别是:
(一)、切斯特·巴纳德的管理思想,他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一个组织中,经理是关键人物,并且只有当其权利得到职工的接受时才是有效的,职工也需要积极参加组织活动。
(二)、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的重要性。
(三)、权变理论。要求决策者随机制宜的进行管理。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比较
二者的比较及其主要缺陷和解决:
将两种理论比较而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着重点在于人,它关注人的兴趣态度、情绪积极性等对工作及其效率的影响,从人性、心理的角度来剖析和改善参与者的主观条件,从而带动对客观因素的改变,以期总体上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其中又特别强调对领导者的行为的研究。管理行为是人的行为,因此可以说,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从管理的主体角度进行的。应用到教育管理上,管理者更加重视对教职员工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事业心、成就感,改善教师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而系统管理理论将学校系统看成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这个机构与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习俗等因素都能对学校的基本秩序、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同时学校本身也是一个整体,“从整体上研究影响教育质量和秩序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研究各种不同组合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因此从这种角度来讲,系统管理理论是将学校作为管理客体来研究的。同样,系统管理理论也重视“经理”(即领导者)的特殊地位,不论是巴纳德的理论还是卡斯特的权变理论,或是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都充分强调了“经理”及其决定对管理过程的重要性。
两种理论从不同的侧面对教育管理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但都是从单方面进行的讨论,我认为,管理行为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概念,而不是单向的线性行为。正如西方的“接受美学”一样(“接受美学”认为一个作品只有被读者阅读以后才真正具有价值),管理行为只有引起了对象的一定反映才算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国也有句俗语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在学校系统中,管理者或是教师都只占小部分的比例,而更多的是学生,因此,仅仅强调管理者的积极性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的观点是片面的,这二者应该兼顾。同时,系统管理理论在决策某些超理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的问题时也有所局限,因而,重视群体心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群体心理是任何管理行为最直接也最真实的反映。
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对某群体存在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共同利益和群体活动等方面的共同反映。影响群体心理的因素重要有两方面:不稳定的成分,如情绪、气愤、舆论等;另一个是相对稳定的成分如习惯、风气、传统等。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包括:群体目标、群体结构、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群体行为、群体凝聚力六个方面,群体心理对其行为的支配作用集中体现在群体动力上。群体动力是一个群体维持和发展的心理现象的功能。具体落实到高校管理上,一所高校只有正确引导群体心理,发挥群体动力,才能充分激发群体士气,增强群体凝聚力,减少群体内部冲突,加强与管理者配合力度与默契,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优势
系统管理理论的最大长处,就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尤其是整体论思想,分析组织问题和管理行为。它以全局观点突破了片面性思维,以开放观点突破了封闭性研究,以“关系说”替代了“要素说”。在这样一种思路下,系统管理理论既注重组织内部的协调,也注重组织外部的联系,把企业内外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和有机整体;既关注组织结构,也关注管理的过程;既强调组织目标,又强调人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思维在现代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具有整合性的意义。学派代表人物
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雷蒙特?卡斯特(Fremont E. Kast,1926-),他是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教授。1963年,卡斯特与理查德?约翰逊(Richard A. Johnson)、詹姆斯?罗森茨韦格(James E. Rosenzweig)共同写了《系统理论与管理》一书,这本书借助风靡当时的系统论,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系统管理的观点,成为他创立系统管理理论的奠基之作。1970年,卡斯特和罗森茨韦格又合作出版了《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一书,由此建立了系统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同时也奠定了他们在系统管理学派中的地位。此后,系统管理理论曾经一度风靡管理学界。系统思想的发展历程
“系统”一词由来已久,在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就已经把宇宙看成一个自我循环的自然总体。毕达哥拉斯则认为人是一个整体,而且与宇宙整体同构,认为人是小宇宙,是大宇宙的缩影。由留基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创立的原子说,把宇宙分为若干层次,而把原子视为其最基本的要素,并试图从世界统一性、整体性和一体性的角度来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赫拉克利特在《论自然界》一书中说:“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德谟克利特则著有一本历史上有记载但却未能流传下来的著作,书名是《宇宙大系统》。据推测,这可能是最早使用“系统”一词的西方哲学著作。到了近代,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常用系统一词来表示复杂的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从基本粒子到宇宙,从细胞到人类社会,从动植物到社会组织,无一不是系统的存在形式。系统时时处处可见: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企业、一定自然条件下的植物群落、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等等,都可视为一个系统。但是,传统的系统理论,与“元素说”无法划清界限,而且其理论还建立在“元素说”的基础上,所以,他们所说的系统,在概念上更多是立足于集合论。
系统思想产生革命性变化,起源于黑格尔开创辩证法。进入现代后,系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19世纪辩证法哲学思想的影响。辩证思想中那种有机地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20世纪初科学理论与科学工程实践中,促成了系统论的诞生和发展。
第一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一般系统论的诞生
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一般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 V. Bertalanffy)于1937年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讨论会上首次提出的。贝塔朗菲批评了当时关于生命体本质“机械论”和“活力论”的片面性观点,指出生命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由多个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他率先建立起一种“机体系统论”。1948年,机体系统论进一步发展成为著名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认为,每一种学科或者科学都有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可用来反映现实世界某些方面的概念结构。没有一门学科可以垄断全部知识,因为每门学科只不过反映现实世界的某一小部分而已。但是,各门学科有相似之处。一般系统论的任务,就是要找出各门学科的类似性,并概括出一种理论框架,也就是建立普遍适用的理论体系,来描述现实世界的各种关系。
再进一步,贝塔朗菲指出,所有学科都具有的类似性包括三个方面:①对整体或有机体的研究;②有机体趋向于一种“稳定状态”,也就是取得平衡;③所有系统都具有开放性,即有机体受它所处的环境影响,同时又对环境施加影响。一般系统论的这种观点对系统管理理论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阶段,20世纪40~20世纪50年代,信息论、控制论的形成与发展
1948年,由美国数学家、通讯工程师申农(C. E. Shannon)和韦弗(Warren Weaver)建立了信息论。最初人们所注意的主要是它在通讯工具和自动化控制工程中的作用,对于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似乎没有什么重要价值。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它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信息论逐渐显现出它在社会科学以及管理科学方面的应用价值。
信息论发表的同一年,美国著名的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出版了《控制论》一书。正如维纳本人所说:“从我对控制论感觉兴趣开始,我就已经完全领会到,我发现的那些可以用在工程学和生理学上的有关控制和通讯的想法,也可以用在社会学和经济学方面。”果如其言,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关管理学的书籍几乎无一不涉及信息、反馈和控制论,以致人们认为,管理学因此而真正进入了科学化阶段。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60~20世纪80年代,系统理论的深化和实践运用
在基础理论方面,这一阶段,自组织理论诞生,推动着人们从动态的角度更深入地研究一般系统的概念和原理。自组织理论运用了实验和数学的方法,着眼于系统的产生、进化、质变、发展以及自调节、自稳定、自复制和自评价、自选择等等问题。自组织理论的代表较多,典型的有比利时化学家普利高津(I. Prigogine)的“耗散结构理论”,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 Haken)的“协同学”,德国生物化学家艾根(Manfred Eigen)的“超循环”理论,还有与实验科学结合更密切的突变论、混沌论、分形理论等有关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数学理论等等。
在技术和工程领域,系统工程快速地向社会实践领域深入。在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上,出现了像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动力学、灰色系统理论和泛系统理论等一般系统工程方法。这些理论和技术方法向实践领域的深入,形成了大批系统工程的运用领域和分支学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