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管理   
[0] 评论[0] 编辑

“主观理性人”假设


“主观理性人”假设的概述
  “主观理性人”总是根据自身的价值判断,以主观上认为最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标准作出决策。 其主要观点有:
  ①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偏好集,构成独特的自我价值判断体系,该体系的形成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且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
  ②每个人之间价值不可比较、不可加总。
  ③个人是自我价值判断的惟一源泉,每个人都有特定的自我主观价值参考系。
  ④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本位的具有主观理性的人本主义者。
  ⑤每个人都把自我感悟到的一切人生游戏放进自我存在的大本营中来处置,其处置的一般规则是:采取自以为最优的游戏策略谋求尽可能充分地实现自我主观价值。
  ⑥由于每个人能力的有限性和某些不可测因素,主观理性的行为往往不一定取得客观理性的效果。“主观理性人”假设的局限性
  “主观理性人”较之以前人性假设最大的进步就是引进了价值评判标准概念,使得个体选择有了赖以判断的价值参照系,因而也就有了对决策效果的评价尺度。但是,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主观理性人”除非有一整套外在的价值参照系,以供借鉴,否则,“主观理性人”难以“自发”的形成自我价值判断体系,否则,最终形成是非不分的“糊涂人”。
  ②舍弃了找寻社会普遍认可的客观价值评价体系的可能。
  ③“主观理性人”使得世界迷失了客观公允的统一价值取向,从而也就使得人和人的存在失去了意义。和其他人性假设的关系
  “主观理性人”假设与其他人性假设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其实都说明了“主观理性人”的一部分,用“主观理性人”假设可以把前几者很好地统一起来。由“主观理性人”的第一条性质来看,每个人具有特定的、与他人不同的偏好集,这个偏好集包含的子项目既包括物质利益上的要求,也包括精神鼓励上的要求,当个体主观上对物质利益项目赋予较高权数时,个体就显示出偏向于“经济人”的特征;当个体主观上对精神需求项目赋予较高权数时,个体就显示出偏向于“社会人”的特征;当个体在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时,主观上会对较高层次的需要重新赋予较高的权数,从而表现出“自我实现人”的特征。如前所述,个体的偏好项目众多,并受到遗传、环境、教育、个人经历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不同个体之间,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刻会有不同的偏好集,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层次的要求,这又和“复杂人”假设的主要精神又不谋而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不成熟——成熟”理论    下一篇 “学习型组织”理论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