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展历程
建立
1984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在秦皇岛市区大、小汤河之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间,规划l.9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立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一片瓦砾、满目荒滩之间,第一批“开发区人”秉承着“要把开发区建成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和高科技的示范区,在对外开放事业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历史使命,唤醒了这片沉寂、荒芜已久的土地。
18年弹指一挥间。开发区这片饱浸着几代人心血和汗水的热土,已凭借它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成为拉动全市经济提升的龙头。
首次扩区
构筑辉煌的里程碑依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积累、滚动发展”的开发建设思路,开发区从0.62平方公里一期开发“起步区”崛起,在短短几年内,摆放了一批成效显著的中外企业。1992年夏,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来秦皇岛开发区视察,为开发区带来了第一次扩区开发的机遇。根据秦皇岛开发区发展建设的良好态势,1992年底,国务院批准,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扩区。原属海港区、抚宁县的孟营、前进等6个村的土地、6000余名农村人口划归开发区,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
针对农村的各项管理工作,1993年7月11日,市委、市政府批准开发区设立农村工作管理局。项目开发占地,村民不支持,村干部也有顾虑,不愿做工作。在六村党员干部会上,当时任扩区工作总指挥的胡英杰掷地有声的一番话使村干部们汗颜:“你们当年入党想的是什么?宣誓时说的是什么?是不是只想占便宜?如果你们只想占便宜,那还入党干什么!”在当时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农村工作局干部员工以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换来了六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换来了农村社会的祥和稳定,换来了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也在开发区历史上树起了第一次扩区的里程碑。
孟营小区一幢幢挺立的楼房、村民们自发赠送的金匾、燕大附中骄人的高考成绩、前进小学崭新的校园……这些都写满了开发区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写满了开发区农村人民群众对工委、管委的不尽感激和信任之情。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祥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伴随着一个个大型项目的落地、开花、结果,秦皇岛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群。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楼鳞次栉比,绿地园林景色恰人,夜色流光溢彩,人民富足安康……秦皇岛开发区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第二次扩区
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占开发区农村人口三分之一强的孟营村整体拆迁改造,搬进了新楼房;有1000余人的前进村也拆迁了,10平方公里的经济建设有效用地全部摆满了项目。开发区项目引进与用地紧张的矛盾已日益显现。是满足于现有的经济水平小富即安,还是扩大发展以拉动全市经济的提升?开发区工委、管委领导高屋建瓴,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市开发区扩大区域范围方案》。
2002年10月16日,是秦皇岛开发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市委书记王建忠同志主持召开市党政联席会议。市长菅瑞亭,市委副书记周卫东、张树仁、谌曙光等领导与市国土、规划、财政等各局以及抚宁县、海港区政府的负责同志专题研究秦皇岛开发区扩区有关问题。会议决定,扩大开发区区域范围,以切实发挥开发区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步伐。
10月31日,市长菅瑞亭主持召开开发区扩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将原属抚宁县、海港区的深河、邢庄等13个村,约26平方公里的土地、11000人口,整体划入开发区,并命名为开发区新区。
2002年11月4日,管委主任胡英杰任组长,工委副书记宋兰香、管委副主任田凤钧、总会计师刘晓毅、管委副主任彭云任副组长,管委办公室、社会发展局、劳动人事局、建设规划局、公安分局等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成立了开发区扩区工作领导小组。社会发展局局长曹成立任扩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下设新区管理处,负责扩区接收及13个村的日常管理工作。自此,开发区第二次扩区拉开了帷幕。
第一次扩区至今,开发区已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当年奋战在扩区第一线的管委主任胡英杰等领导为了新区13个村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了完成开发区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带领社会发展局干部员工义不容辞地冲上了二次扩区第一线。
10月18至22日,社会发展局的有关人员三赴新区13个村。就各村经济、民风、学校、文化市场、医疗机构设置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11月3日,工委书记杨泰安、管委副主任田凤钧深入新区13个村,熟悉各村基本情况。11月4日,管委主任胡英杰、工委副书记宋兰香、管委副主任田凤钩等领导再赴新区,深入调查了解各村村情、民情。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扩区牵动着工委、管委领导的心,也在社会发展局干部员工的心头涌动着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工委、管委保持一致,理解和支持开发建设工作,这将是开发区二次扩区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据初步了解,新区各村村情复杂。个别村两委班子不健全;有的村两委干部不团结,干群关系紧张;部分学校房屋简陋;有大量群众听信误传,以为建房就能补钱、栽树就能得利,以致新区各村家家建房,遍地栽树……针对这些问题,秦皇岛开发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部署。工委书记杨泰安。管委副主任田凤钧、总会计师刘晓毅等听取各组情况汇报,调查研究,为同志们鼓劲。发展成绩截止2004年年8月,全区累计批准各类项目3672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594个,总投资36.4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4.18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1.45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3078个,实际引进内资115.66亿元。英国TI、德国DEMAG、新加坡丰益、泰国正大、韩国LG、韩国CASTEC、日本旭硝子、伊藤忠商事、台湾万基、美国ADM、美国GE、美国ALCOA等一批世界知名跨国公司以及中粮集团、中信集团、中油集团、首钢集团、哈尔滨动力集团、华龙日清、海湾集团、康泰医学等国内知名企业在该区投资兴业。初步形成了粮油食品加工、冶金及金属压延、汽车零部件、玻璃建材、重大装备制造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大项目规模效益突出,产值超亿元企业16家,其中金海粮油、正大肉鸡、首钢板材等三家企业产值超10亿元;海湾公司、邦迪管路等重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正大公司、渤海铝业、金海粮油等企业进入全国三资企业500强行列。
为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开发区大力发展专门性功能园区。其中:经国务院批准,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开发区东区建立了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秦皇岛出口加工区。2003年9月,秦皇岛出口加工区通过了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等8部委验收,正式通关运行,为国内外投资者的出口加工型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建立了一条绿色通道。1999年3月开始动工的燕山大学科技园经过5年多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于2003年9月16日批准燕山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这也是河北省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3年7月河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河北省信息产业厅批准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河北省软件产业基地,此举对于创造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河北省软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 2003年9月,秦皇岛出口加工区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8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封关运行;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4年,河北省软件产业基地(秦皇岛)正式通过省信息产业厅和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并开工建设;2005年1月,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顺利通过科技部审批,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科院计算机所秦皇岛分部正式签约落户,省软件产业基地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和环保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2007年底举行的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秦皇岛开发区被评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开发区”之一。
2008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出口加工区被赋予保税物流等功能,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加优惠、更加便捷的平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燕山大学科技园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成为河北第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2008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秦皇岛国际数据论坛”,国家部委、省市有关领导、多国驻华使节和知名企业代表出席论坛,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同时,“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揭幕,旨在打造全球数据产业基地——“数谷”。
2009年5月,被河北省科技厅评为“河北省高新技术区域特色产业基地”。目前,秦皇岛开发区已成为国内少有的集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省级软件产业基地等政策优势和载体服务于一体的经济强区。
在招商引资方面,开发区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产业、资源、物流、人才优势,准确定位,全力推进定向招商、产业招商。截止2009年底,全区已累计批准各类项目5604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671个,总投资52.7亿美元,合同外资32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9.7亿美元;内资项目4933个,实际引进内资372亿元。目前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包括美国通用电气、美国铝业、ADM,德国德玛格、威乐、KHS,英国TI,澳大利亚邦迪,韩国LG、三养,日本旭硝子、伊腾忠,泰国正大,新加坡丰益,丹麦艾尔姆,台湾富士康、万基以及中信、中粮、中油、中远、中船、中包、首钢、广东控股、哈动力、天威、耀华、华龙日清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大企业在区内投资兴业。产业聚集效应凸现,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增长势头日益强劲,形成了粮油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重大装备制造、冶金及金属压延和玻璃建材等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环境
硬环境建设
秦皇岛开发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开发、高标准配套、高效能管理"的思路,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努力完善基础配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套,强化功能服务,配套条件日臻一流。"十五"期间,投资10多亿元用于道路、给排水、电力及热力工程建设,新建道路50多公里。西区形成了以黄河道等为主轴,以天山路等为副轴的路网系统;东区建成了以北京道等为主干的路网骨架。为提高环境品位,建设了开放广场、投资服务中心广场、翔园和森林体育公园等一批精品市政工程,成为河北省第一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和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2007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31%,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4平方米环境。同时,积极发展以交通运输、区域物流、对外贸易、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以房地产、宾馆餐饮、娱乐业为主的消费性服务业。报关行、公证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不断增加;电信、邮政、公共交通、商业、餐饮等公共服务业同步推进。开发区的环境品牌大为提升。
政务服务
秦皇岛开发区始终坚持以"诚"招商、以"优"便商、以"信"安商,不断优化服务举措,创新服务内容,全力打造与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接轨的投资软环境。目前已经形成了项目引进审批"一条龙"、项目建设"全方位"和项目投产后的"经常化"等三个服务体系,并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全程代理代办制。2002年初秦皇岛市委、市政府赋予开发区市级审批管理权,开发区进一步形成了集中决策、封闭管理、高效优质服务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机制。在2007年底举行的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秦皇岛开发区被评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开发区"之一。在2007年底举行的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秦皇岛开发区被评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开发区"之一。
创新平台
在全力打造优质高效服务软环境的同时,开发区不断创新项目载体和平台。2003年9月,秦皇岛出口加工区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8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封关运行;燕山大学科技园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成为河北第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4年,河北省软件产业基地(秦皇岛)正式通过省信息产业厅和省计委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并开工建设。2005年1月,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顺利通过科技部审批,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秦皇岛开发区成为国内少有的集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省级软件产业基地等政策优势和载体服务于一体的经济强区。目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中科院计算机所秦皇岛分部正式签约落户,省软件产业基地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和环保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招商引资
开发区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产业、资源、物流、人才优势,准确定位,全力推进定向招商、产业招商。截止2007年底,全区已累计批准各类项目4857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656个,总投资47.2亿美元,合同外资30.18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6.6亿美元;内资项目4201个,实际引进内资243.7亿元。目前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包括美国通用电气、美国铝业、A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DM,德国德玛格、威乐、KHS,英国TI,澳大利亚邦迪,韩国LG、三养,日本旭硝子、伊腾忠,泰国正大,新加坡丰益,台湾富士康、万基以及中信、中粮、中油、中远、中船、中包、首钢、广东控股、哈动力、天威、耀华、华龙日清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大企业在区内投资兴业。初步形成了粮油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重大装备制造、冶金及金属压延和玻璃建材等五大特色产业,产业聚集效应凸现,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增长势头日益强劲。发展定位
"十一五"期间,秦皇岛开发区的发展定位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京津冀都市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工贸易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转化基地、高附加值服务业承接基地、区域物流的重要枢纽、发展循环经济的样板;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产业布局上,体现"西精东重、西高东大"的特色。西区发挥工业基础好、设施配套齐全的优势,侧重开发精密型、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布局科技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突出西区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东区侧重开发重型、大型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集中布局港口依托型重大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及物流企业,突出东区临港型和高外向度的经济特色。预计到"十一五"末,秦皇岛开发区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达到850亿元,财政收入2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秦皇岛市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为建设富庶文明和谐、宜业宜居宜游的新秦皇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投资优势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三为主、一致力"的发展方针,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截至到2004年8月,开发区已累计批准各类项目3672个,其中外资企业594个,投资总额36.4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4.18亿美元,实际到位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外资11.45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3078个,实际引进内资115.66亿元。建区以来累计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26亿元,GDP累计199亿元,财政收入30亿元,出口创汇14.4亿元。目前已有美国、德国、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开发区投资置业,吸引了日本伊藤忠、日本旭硝子、韩国LG、韩国CASTEC、美国ADM公司、美国GE、美国美铝、德国德玛格、泰国正大、英国TI和中国中信、中粮、中油、哈动力、保变等一批国际知名公司到开发区投资兴业。2003年9月,设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秦皇岛开发区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增强。2001年6月,开发区通过了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并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成为河北省首家、全国第六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2年5月被省政府授予环境保护模范区称号。
秦皇岛开发区实行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体系和投产后经常化服务体系,推行首问责任制、公开承诺制、过错追究制和客商评议制;成立项目建设服务中心,组建企业"110",专门负责受理、咨询、协调和监督等工作,实行"零缺陷"服务,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使开发区成为投资成本的凹地、项目聚集的高地、企业发展的福地。
目前,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日趋突出,已经进入了项目大开发、经济大提速、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新时期,成为整个环渤海地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投资发展区域之一。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市场腹地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河北省北部,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东北地区与国内其它省区联系的枢纽和西北诸省区的北方出海口,距首都北京281公里,天津市220公里,沈阳市380公里,距中国五大港口之一的秦皇岛港1.5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现代化的通讯网络
秦皇岛市是中国少有的同时拥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和海运、空运等五大运输的地级市。秦皇岛拥有集语音、数据、图像传输于一体的世界一流的通讯网络,三网移动通讯实现无缝覆盖。
充足的水、电供应
秦皇岛是中国华北地区淡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可满足投资者的用水需求。秦皇岛地区的电力供应比较充足,即使在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电力紧张的情况下,仍能较好地为企业提供电力供应。
完备的基础设施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截止2003年,开发区共投入38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目前,在已经开发的区域内,实现了"七通一平"。大规模、高标准的基建为广大客商建立了一个理想的兴业平台。低廉的投资、运营成本
秦皇岛地质结构好,为独立板块结构,同时当地盛产钢铁、玻璃、水泥等建筑原材料,建筑成本较低;秦皇岛水电供应充足,价格便宜;秦皇岛劳动力充足,专业人才丰富,工资水平低。所以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投资者可以享受低廉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产业优势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港口等优势,经过20年的发展,秦皇岛开发区以金海粮油加工系列项目、鹏泰面粉和正大肉鸡加工和饲料项目为代表的粮油食品加工、以金程自动车、秦云科联、戴卡轮毂、旭硝子安全玻璃、BANDY管路、科泰铸件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以耀华集团、奥格集团、北方明晶为代表的玻璃建材、以首钢板材、渤海铝业、万基钢管、渤海美铝为代表的金属压延和以哈动力、天威保变出海口基地、美国GE燃气轮机亚太维修站为代表的重大装备制业已初具规模,产业群聚效应日趋凸显。人力资源
秦皇岛拥有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14所高等学府,同时秦皇岛拥有河北省最好的技工学校,能够满足投资者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且秦皇岛可以和北京、天津共享人力资源。优秀的投资软环境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行使市级审批权,并经秦皇岛市政府授权,采用封闭式管理。经过20年的发展,开发区建立了完善的三个服务体系和投资服务中心,提高办事效率。生活环境优势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母城秦皇岛市隔河相望,是距离母城最近的国家级开发区,因而可以充分利用母城的宾馆、医疗和娱乐健身馆等资源。同时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还为投资者兴建了外国专家公寓等生活设施,创办了可供外国人子女就学的双语学校。二十一世纪,环渤海地区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地区,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处的环渤海中心地带的战略位置,在推动中西部合作、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历史机遇面前,开发区全体员工,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凝心聚力、率先发展,以加倍的热诚和努力,为投资者营造一个更加完善的现代化、国际化的良好环境,与海内外工商企业界朋友一起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展望未来
20年来,秦皇岛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投资近40亿元,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增强。2001年6月,开发区通过了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并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 2002年5月被省政府授予环境保护模范区称号。开发区实行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体系和投产后经常化服务体系,推行首问责任制、公开承诺制、过错追究制和客商评议制;成立项目建设服务中心,组建企业“110”,专门负责受理、咨询、协调和监督等工作,实行“零缺陷”服务,建设了可供外国人子女就读的双语学校和外国专家公寓,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使开发区成为投资成本的凹地、项目聚集的高地、企业发展的福地。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秦皇岛作为奥运会的协办城市,正蕴育着无限商机。面对着一历史机遇,开发区全体员工,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凝心聚力、率先发展,以加倍的热诚和努力,为投资者营造一个更加完善的现代化、国际化的良好环境,与海内外工商企业界各位朋友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二十多年来,在秦皇岛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秦皇岛开发区坚持"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坚持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和"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的开发道路。经过基础建设、起步发展、扩区开发、二次创业、跨越式发展等几个阶段,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秦皇岛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成为秦皇岛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一个经济发达、功能完备、环境优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正在形成。秦皇岛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7.07亿元,占全市的比重由2000年的8%增至19.1%。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48.5亿元,占全市的43.6%。实际利用外资1.82亿美元,占全市的53.5%;到位内资48.76亿元,占全市的88.5%。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