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货币供求变化,任其自由涨落,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原则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担义务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 />
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投资   
[0] 评论[0] 编辑

浮动汇率制


简介
  

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货币供求变化,任其自由涨落,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原则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担义务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样的汇率就是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并非固定,而是由自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制度。浮动汇率制的正式采用和普遍实行,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元危机进一步激化后开始的。 浮动汇率制按照国家是否干预外汇市场,可分为自由浮动汇率制(又称“清洁浮动汇率制”)和管理浮动汇率制(又称“肮脏浮动汇率制”)。实际上,今天没有哪个国际实行完全的自由浮动,而主要发达国家都对外汇市场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当前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也有的实行钉住政策的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的正式采用和普遍实行,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元危机进一步激化后开始的。
  浮动汇率制按照国家是否干预外汇市场,可分为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和管理浮动(又称“肮脏浮动”)。
  实际上,今天没有哪个国际实行完全的自由浮动,而主要发达国家都对外汇市场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
  当前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也有的实行钉住政策的浮动汇率制。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汇率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经济因素经常在发生作用外,也包括政治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浮动汇率制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在浮动汇率制下,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有:
  货币本身代表的价值、一国国际收支、利息率、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政治、心理、投机等因素。
  一种货币的强弱,乃基于其经济实力及与贸易伙伴的关系。汇价太强会使出口商品对外国消费者来说过于昂贵,可能会因而损及出口业。汇价较弱则有助于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但进口商品会变得较为昂贵。货币突然贬值可能意味着经济不稳。
  浮动汇率制的主要长处是防止国际游资冲击,避免爆发货币危机;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流动等等。缺点是经常导致外汇市场波动,不利于长期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进行;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基金组织对汇率的监督难以奏效,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依然得不到解决;对发展中国家更为不利。
  在浮动汇率制下,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有:货币本身代表的价值、一国国际收支、利息率、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政治、心理、投机等因素。主要形式
  (1)从汇率的浮动方式或程度来看,有三种形式:
  第一,钉住型或无弹性型;
  第二,有限灵活型或有限弹性型;
  第三,更为灵活型或较高弹性型。
  (2)从汇率受到政府干预的程度来看,有两种形式:
  第一,自由浮动;
  第二,管理浮动,也称可调节的浮动汇率制。主要特点
  (1)汇率浮动形式多样化,可包括自由浮动、管理浮动、钉住浮动、联合浮动以及单独浮动等。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宜的汇率浮动形式。中国从1994年开始正式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汇率不是纯粹的自由浮动,而是有管理的浮动。
  (3)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大。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考察,这个特点更加明显。
  (4)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多元化。其中一国国际收支的变化所引起的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则成为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浮动。
  (5)特别提款权等“一篮子”汇价成为汇率制度的组成部分。浮动汇率的主要好处
  浮动汇率制的主要长处是防止国际游资冲击,避免爆发货币危机;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流动等等。缺点是经常导致外汇市场波动,不利于长期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进行;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基金组织对汇率的监督难以奏效,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依然得不到解决;对发展中国家更为不利。
  浮动汇率的主要好处是为央行提供了一个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通胀,但成本是个人、企业、银行必须承担汇率风险,包括市场投机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斯坦福大学麦金农教授对日本及中国实行浮动汇率的风险研究得最透彻。他提出了一个道德矛盾及冲突(conflictedvirtue)的理论。日本及中国都持续多年拥有大量贸易顺差,也就是不断积累美元净资产,这本来是一种勤俭储蓄的美德。可是,当日元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形成并实现时,本国居民将普遍不愿意持有不断贬值的美元而更愿意持有不断升值的本币,这就形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及冲突:本国居民通过贸易顺差不断积累净美元资产但却不愿持有美元资产!结果是官方外汇储备大升,并导致本币发行量大增,本币利率下降,甚至开创零利率时代,也称为“货币流动性陷阱”。
  麦金农的道德矛盾及冲突理论的一个基本经济学原理是:在市场环境下,投资不同货币资产的回报在调整风险之后应该相同。比如,给定同样的风险,投资人民币资产的回报主要体现在人民币名义利率(=人民币实质利率+中国通胀率),而投资美元资产的回报则体现在美元名义利率(=美元实质利率+美国通胀率)。但在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时,人民币资产的投资回报还包括人民币的升值率,因此:人民币名义利率+人民币升值率=美元名义利率。
  如果美元名义利率是6%,而人民币每年升值率达6%,在中国开放资本流动的条件下,人民币名义利率就可能被压至零。这就是为什么麦金农教授不希望人民币采取浮动汇率制度的原因。
  在没有通胀时(如日本在1990年代),麦金农的分析完全正确。可是,一旦有了通胀,人民币名义汇率(人民币实质利率+中国通胀率)就可以比零高很多。而一旦有了通胀,由于通胀与升值的替代关系,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升值率也必将相应减小,人民币名义利率跌至零的风险,即落入“货币流动性陷阱”的风险,也会减小。可见,维持一个适当的由生产率快速增长导致的通胀率,可以降低人民币升值导致零利率的风险,也可以减低升值的压力。决定汇率波动的原因
  决定汇率波动的原因很多,但是汇率制度的影响最大。不同的汇率制度,规定了汇率制定、波动的准则,并为全世界普遍接受和履行,由此产生不同的汇率变动规律,金本位制和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波动比较规范,也能事先进行预测并加以利用,但波动范围很小,因此外汇风险很小,常被人们忽略。
  自1973年浮动汇率制确立以来,汇率变动反复无常,主要货币如美元、马克、日元之间的汇率大起大落。由于世界各国执行不同的汇率制度,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实行自由浮动或联合浮动,新兴工业国家实行弹性浮动,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大都实行钉住浮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投资自由化的发展,又由于存在不同的决定汇率的原则,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加强,货币政策间的合作也日趋密切,特别是电讯网络的飞速发展,使汇率波动在国际间相互快速传递,更增加了汇率波动的复杂性。从当前世界货币体系看,在浮动汇率制下要重点把握美元、欧元、日元的走向,这三种货币构成90%以上的国际储备和国际支付手段,其他国家的货币基本上钉住这三种货币,因此,美元、欧元和日元之间汇率的波动成为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波动的主旋律。这三种货币基本上实行的是自由浮动,也就是按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汇率,只要认真分析影响美元、欧元、日元供求的国内外因素,特别是与之相应的国家和地区的股市的关系,就可以对它们的走向进行预测。
  对于实行钉住汇率制的货币,其波动主要取决于被钉住的货币,因而应该首先把握被钉住货币的波动情况,并了解两种货币间的钉住原则,才能较准确地预测实行钉住汇率制的货币的运行轨迹。实行弹性汇率制的货币,其波动介于自由浮动和钉住浮动之间,在预测其货币走向时,既要考虑这种货币本身的供求关系,又要考虑被钉住货币的变动以及其它一些引起该货币弹性浮动的指标。
  特别要指出的是,浮动汇率制赋予了各国自主决定汇率的权利,因此各国都能按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来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确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因此,各国央行频繁干预外汇市场,成为外汇市场居领导地位的参与者。特别是主要货币国加强货币合作,共同干预外汇市场,对汇率波动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1)防止某些国家外汇储备的流失。
  (2)促进外汇市场的发展。
  (3)促使国际资本流动剧增。
  (4)加强国际间的联合干预。
  (5)造成国际财富的转移与再分配。
  (6)增强了国际经济往来中的不确定性。
  (7)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经验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之前,智利实行的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与此相应,那时智利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汇率目标制(exchange rate targeting)。这种制度的特征就是,货币政策的一切操作都以保持本币与所确定的目标货币(智利选择的是美元)保持钉住关系为出发点和归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在全球掀起了一场对现行汇率制度的巨大冲击,智利也未能幸免。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因此便有了和以往任何一次危机都不相同的特征。如果说过去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主要导因于国内经济的基本面存在缺陷(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政赤字过大、通货膨胀率过高等)或者存在严重的外部不平衡(经常项目长期逆差、对外过度负债、出口结构不合理并导致贸易条件恶化等),那么,1997 年爆发的那场金融危机则主要起因于国际投机资本的恶意冲击,其攻击的主要对象正是那些实行各种形式固定汇率制的经济体。经历过这场危机的洗礼,所有的非关键货币国家都意识到必须对其实行的各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进行变革,但对于究竟转向何方则颇费踌躇。虽然国际社会曾就此提出过林林总总的改革方案,但从本质上说,可以选择的改革方向事实上只有两个:一是实行更为彻底的浮动汇率制;二是放弃本国货币主权,实行某种程度的“美元化”。从发展过程来看,拉丁美洲的很多国家都选择了后者,但智利经过认真分析决定转向更为彻底的浮动汇率制。
  智利的选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智利当局认识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该国的几乎所有危机都与实行固定汇率制有关。例如,面对 1999年的国际金融动荡下,为了应付国际投机资本对智利比索的冲击,智利货币当局被迫放宽了汇率波动的幅度。但由于现行汇率制度约束下比索汇率调整的幅度受到限制,智利货币当局不得不采取极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尽管当时国内经济的发展急需货币当局给予金融支持。所以出此下策,一是为了减少政府支出,二是为了应付高达GDP5%的巨额经常项目赤字,三是为了克服外资抽逃所带来的国内资金短缺,四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反弹,五是为了弱化上述所有不利因素给国内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所造成的潜在冲击。然而事与愿违,紧缩措施反而使智利再次陷入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之中。
  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以及克服金融危机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使智利货币当局认识到,原有的汇率制度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以致在危机面前缺少有效的应对手段。反复权衡之后,智利货币当局决定从1999年9月开始,实行更为彻底的浮动汇率制。
  从管理浮动汇率制转向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对智利货币当局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中一个具有核心意义的挑战就是: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当局是否需要干预汇率的走势,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进一步的问题是:当局应当如何去干预市场,在干预过程中,如何避免回归管理汇率制度,对于上述问题,智利货币当局都给予了明确且具启发性的回答。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浙江食品市场    下一篇 海外基金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