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经济   
[0] 评论[0] 编辑

黄金的货币属性

(图)黄金的货币属性黄金的货币属性

黄金作为名贵金属的一种,曾被人类当做一般等价物流通,随后被人们赋予了其货币的基本属性。

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

自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货币。铁器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第二次大分工,金属商品也参加到交换

(图)黄金的货币属性黄金的货币属性

的行列中,与等一起充当货币。特别是黄金被发现后,由于它数量少、难选冶、价值高,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延展性和分割性,同时符合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条件:形式统一,质地均匀,坚固耐用,价值稳定,便于携带,成为最适于充当货币的商品,于是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过渡。十六世纪新航线的开辟与新大陆的发现,使美洲、非洲的黄金及白银流入欧洲。16世纪末西班牙控制了世界黄金开采量的83%。金银的大量流入,造成了欧洲的物价上涨,出现了第一次价格革命。17世纪葡萄牙控制下的巴西黄金开发高潮兴起,但由于统治者的封建专制,葡萄牙成了黄金的漏斗,大部分黄金流向了英国。仅流入英国国库的黄金就有600吨,再加上其他国家的流入,使英国迅速地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资本。1717年英国爱锡纽顿爵士就以其个人的经济实力建立起黄金的兑换价, 为金本位制奠定了基础。1816年,英国制定了《黄金法》,开始了金本位制的历史,自此黄金开始逐渐在金融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历经沉浮,魅力不衰。

1、皇权垄断时期(19世纪以前)

在19世纪之前,因黄金极其稀有,黄金基本属帝王独占的财富和权势的象征;成为供奉器具和修饰保护神灵形象的材料,为神灵拥有。抢掠与赏赐成为黄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场交换方式难以发展,即使存在,也因黄金的专有性而限制了黄金的自由交易规模。

2、金本位制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

人类进入金本位制时期。货币金本位的建立意味着黄金从帝王专有,走向了广阔的社会;从狭窄的宫廷范畴进入了平常的经济生活;从特权华贵的象征演变为资产富有的象征。金本位制即黄金就是货币,在国际上是硬通货。可自由进、出口,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在国内黄金可以做货币流通。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等三大特点。金本位制始于1816年的英国,到19世纪末,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基本上都实行了金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全世界已有59个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虽然时有间断,但大致延续到20世纪的20年代。由于各国情况不同,有的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长达一百多年,有的国家则只有几十年。

(图)黄金的货币属性黄金的货币属性

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职能,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黄金的社会流动性增加。黄金市场的发展有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经济需求。在金本位制时期,各国中央银行虽都可以按各国货币平价规定的金价买卖黄金,但实际上仍是通过市场吞吐黄金,因此黄金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这是一个受到严格控制的官方市场,很难得到自由发展。因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只有唯一的英国伦敦黄金市场是国际性市场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严重地冲击了金本位制,到30年代又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一关便是15年,直至1954年后重新开张。在这个期间一些国家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大大压缩了黄金的货币职能,使之退出了国内流通支付领域,但在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黄金受到国家的严格管理。从1914年至1938年期间,西方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此后对黄金的管理虽有所松动,但长期人为地确定官价,而且国与国之间贸易森严壁垒,黄金的流动性很差,市场机制被严重抑制,黄金市场发育受到了严重阻碍。

采用金本位制的必要性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易通常是通过“以物易物”方式完成的。具体一点讲,就是假如我有一袋小麦,你有一把斧头,双方同意以我的小麦换你的斧头,生意成交。但是假如我不需要斧头,而需要一只鸡,双方交易就不能成功。

人类逐渐发现,假如利用一种媒介取代实物交易,就会解决交换的弊端,最初人们选择了贝壳。随着交换的进行,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足值,并且不被腐蚀、不会生锈和变质的物质来充当这个角色,黄金自然成为首选,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黄金的价值都得到了肯定。

随着世界各地经济的发展,商业和民间对货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黄金的年产量却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加,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就会重新回到物物交换的形式。因此,在1816年,英国率先发行了纸币,并推向民间。纸币的出现可以舒缓因黄金不足而造成的货币短缺状况,但是乱发和乱印纸币的问题却影响着大众对于纸币的信心。因此政府订下制度,银行发行的纸币,需要维持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国家不能发行超过所拥有黄金总值的纸币。由于持有纸币便可以向政府金库兑换黄金,官方以黄金来保证纸币的流通和价值。这就是所谓的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除了对国民保证偿付外,也是保证国际偿付的公正方式。如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过多,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金本位制作为一个划时代的货币制度,对国际而言均具有约束力,避免任何国家滥发纸币,自食其果。  

(图)黄金的货币属性黄金的货币属性

早在1717年,爱锡纽顿爵士就以其个人的经济实力建立起黄金的兑换价,为金本位制奠定了基础。1816年,英国制订了黄金法,开始了金本位制的历史。在1870年以后,欧洲各大国也开始树立起来了自己的金本位制度,规定了国家货币兑换黄金的价格。19世纪末,欧洲与全球的许多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度,各国的货币都是从各国的黄金兑换汇率折算而来的。

金本位制的特点

一个地区的金本位制,必须具有以下六个特点才算是完备的,该国的货币才算是全球通行的货币:

1、只要将纸币带到国家的中央银行就可以兑换等值的黄金; 

2、黄金的重量和成色与各国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是国家确认和订立的; 

3、黄金的价格有法律规定,固定在一个既定的价格; 

4、黄金的进口和出口不受任何限制,进出口自由开放; 

5、国家所发行铸造的金币金条储备,可以自由熔化和用于其他用途; 

6、各国的货币根据兑换黄金的比率,订出一个合理而公平的汇价,在这一汇价的基础上与他国货币进行兑换。 

如果各个国家的金本位制都恪守上述原则,国与国之间的收支就会有一定的制衡作用。因此,每一个国家的货币,均是等值黄金作为后盾。金本位制可以保证货币汇价的稳定,促进国际贸易顺利开展。由于国内货币发行受到中央银行拥有黄金储备的约束,不会出现过分的通货膨胀,对于国际收支也能起到调节的作用。直到20世纪的多半个时间内,黄金仍然充当着世界货币,活跃在经济流通领域和国际金融市场。   

(图)黄金的货币属性黄金的货币属性

在历史长河中,黄金作为货币的地位和作用有由盛及衰的过程。19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和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对黄金货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黄金存量的增长跟不上生产和流通的扩大以及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货币基础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时金本位制往往使一国的货币政策简单地取决于黄金的流出或流入,常常造成一国对外贸易收支陷于逆差,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或被迫采取膨胀政策。如此经济形势加之战争等因素的影响,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输出和输入受到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2年在意大利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英国率先采用了金块本位制,其它国家本着节约黄金的原则,纷纷效仿。然而,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过程中信用危机的影响,金块本位制也难以为继。同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由于庞大的军费开支,将流通中的黄金收回,并禁止黄金自由出口,金本位制宣告破产。

金本位制的起起落落

每一个国家都要求有自己独立的金融政策,而金本位制自然对各个国家财政金融部门构成了过大的约束。假如一个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货币的需求较大,而黄金存量却相对较少,则黄金就不能适应货币需求,这就不得不通过滥发货币进行弥补,这样必然会造成货币的“含金量”降低。

1914年欧洲战争爆发期间,由于战乱许多人抢购黄金珠宝等保值,导致物价飞涨。但是货币的供应本身因为受黄金存量所左右,并未能作出配合,从而导致一些国家放弃黄金储备采取印纸币政策,大量发行纸币应对当时的需要,使金本位制度功能丧失。同时各个国家之间为了保持收支平衡,除了扩大钞票面值达到货币贬值的目的外,还实行对资金的管制。黄金兑换货币的政策,亦渐寿终正寝,金本位制度宣告完全崩溃。
欧洲战争过后,世界经济极不景气。1944年7月,世界各主要国家为了整顿国际性的金融紊乱状况,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达成协议,重新制订黄金兑换制度,并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会。国际货币基金会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各会员国跨国收支的难关,并负责使各国的汇率保持稳定。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条款规定,各个成员国家的货币都必须以黄金作为基础,美圆可以以固定的汇率兑换成黄金,而其他的会员国可以以黄金或者美圆作为其货币的后盾。也就是说,除了黄金以外美圆也可以作为储备的一种。而美圆则把黄金兑换率定位官价35美圆/盎司,也就是说只要拿着35美圆就可以到美国的中央银行兑换一盎司的黄金。这就是黄金兑换制的基本内容。   

虽然各国的汇价及其纸币的发行可以重新依据黄金或美圆,使世界金融秩序重新恢复。但是假如美国的经济一旦衰退,人们对美圆的信心产生动摇,各国自然就会把其货币储备的美圆兑换成黄金,那么就会把黄金的价格抬高,美国的黄金可换性就会受到严峻的考验。具有代表性的时段有: 

1、布雷顿森林系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初)

1944年,经过激烈的争论英美两国达成了共识,美国于当年5月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的人类第二个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实际是一种新的金汇兑本位制,在布雷顿货币体制中,黄金无论在流通还是在国际储备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为了这一体系中的主角。但因为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价格及流动都仍受到较严格的控制,各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伦敦黄金市场在该体系建立十年后才得以恢复。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但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伦敦金价暴涨。为了抑制金价上涨,保持美元汇率,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再也没有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但双价制也仅仅维持了三年的时间,原因是美国国际收支仍不断恶化,美元不稳;二是西方各国不满美国以已私利为原则,不顾美元危机拒不贬值,强行维持固定汇率。于是欧洲一些国家采取了请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国拒不提高黄金价格,让美元贬值,

(图)黄金的货币属性

他们就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国的储备黄金。当1971年8月传出法国等西欧国家要以美元大量兑换黄金的消息后,美国于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对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3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完全崩溃,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进程。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黄金非货币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78年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该协定删除了以前有关黄金的所有规定,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取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黄金,所得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贷款基金;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等。在这一时期黄金价格一直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国家对黄金市场的介入干预时有发生,黄金市场仅是国家进行黄金管制的一种调节工具,难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市场的功能发挥是不充分的。

2、牙买加协议与黄金非货币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国际黄金非货币化的结果,使黄金成为了可以自由拥有和自由买卖的商品,黄金从国家金库走向了寻常百姓家,其流动性大大增强,黄金交易规模增加,因此为黄金市场的发育、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环境。黄金非货币化的20年来也正是世界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时期。可以说黄金非货币化使各国逐步放松了黄金管制,是当今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政策条件,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黄金制度上的非货币化与现实的非货币化进程存在着滞后现象。国际货币体系中黄金非货币化的法律过程已经完成,但是黄金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并没有完全退出金融领域,当今黄金仍作为一种公认的金融资产活跃在投资领域,充当国家或个人的储备资产。

(图)黄金的货币属性

当今的黄金分为商品性黄金和金融性黄金。国家放开黄金管制不仅使商品黄金市场得以发展,同时也促使金融黄金市场迅速发展起来。并且由于交易工具的不断创新,几十倍、上百倍地扩大了黄金市场的规模。在1999年9月26日欧洲15国央行的声明中,再次确认黄金仍是公认的金融资产。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将黄金市场的发展原因归结为黄金非货币化的结果,也不能把黄金市场视为单纯的商品市场,客观的评价是:在国际货币体制黄金非货币化的条件下,黄金开始由货币属性主导的阶段向商品属性回归的阶段发展,国家放开了黄金管制,使市场机制在黄金流通及黄金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出日益增强的作用。但目前黄金仍是一种具有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所以不论是商品黄金市场,还是金融黄金市场都得到了发展。商品黄金交易与金融黄金交易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中的表现和活跃程度有所不同。

3、央行售金协议  

随着黄金非货币化进程的发展,黄金退出了国际结算主导地位和国家外汇储备的主体地位,不少国家的央行便开始抛售黄金以获得额外的资金用于其他用途。欧洲央行15国于1999年9月26日达成了一项《华盛顿协议》售金协议,为期五年,规定每年总计抛售黄金不超过400吨,五年总计不超过2000吨。在此基础上,2004年3月欧洲央行新制定了售金协议第二期(CBGA2),将每年售金限额提高20%至500吨。但是,近期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些国家央行已在增加黄金储备。作为投资者,应密切关注黄金市场动态,分析黄金供求关系,研究黄金价格走势。

参考资料

[1] http://hexun.com/daozhu1771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黄金期货    下一篇 迷信危机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