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经济   
[0] 评论[0] 编辑

负财富效应

负财富效应负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就是指消费者的资产净值变化对于消费者需求的影响。财富效应包括两方面的影响:当消费者的资产价值增加,其消费能力增加,消费偏好也会增加。反之,资产价值贬值,消费者消费偏好下降,人们花钱谨慎。前者为正财富效应,后者为负财富效应。在整体经济中,正反馈机理往往扩大了财富效应。负的财富效应出现时,消费需求萎缩,供给大于需求,投资增长受到影响,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其结果是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下降。

概述

负财富效应负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TheWealthEffect)是指由于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促进(或抑制)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简而言之,就是指人们资产越多,消费意欲越强。财富效应又称实际余额效应。

负财富效应(TheWealthEffect)是指由于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减少,进而抑制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

这一概念是C·哈伯勒提出来的,在研究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况的可能途径方面,哈伯勒把注意力集中在货币财富上,并指出在价格下降时,这种财富的实际价值会增加;因此货币财富的持有者会通过支出过多的货币,来减少他们增加的实际货币余额,从而提高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水平。这种价格诱致的财富效应在理论上的正确性,已被各种类型的货币财富所证实。

影响

负财富效应负财富效应影响
学者们重视的一般是证券市场大幅度下跌对消费的负面影响,也即负财富效应。以美国市场为例,股市财富每增长1美元,会使相应的消费支出增长0.04美元,即正财富效应的MPC约为0.04。但是,按照MarkMZndi的验证,股市攀升带来的财富增量促使消费增长的幅度,远小于股市下跌造成的财富萎缩促使消费萎缩的幅度,即负财富效应的MPC为0.07。因为消费者对不确定的收入预期要小于损失的预期。主要表现在:

1.通过减少居民实际收入影响消费。

投资者投资于股市,一方面获得股票分红收益,如果投资者属于长期性的投资行为,且投资对象为绩优股,这部分收益将是稳定的,可视为持久收入。另一方面,是溢价收益,即投资者因股价上扬所获得的资本利得。这部分收益可能是暂时性收入,在大牛市中,也可能转化为持久收入,当然,在熊市市场,情况相反。根据美EconomicIndicatorFEB99公布,1995-98年,股票分红率分别为2.56,2.19,1.77,1.49,且呈下降趋势。在一个持续下跌的股市之中,这些分红难以抵消股价下跌导致的财富缩水量。2000年以来,美国股市缩水市值达6万多亿美元,以每个平均3口之家计算,相当于每个家庭损失约7万美元,以负财富的MPC0.07计算,且由于消费者支出占美国GDP的70%,“财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负影响显而易见。

2、通过弱化居民收入预期,降低市场信心,缩减消费。

股市被认为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变动影响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和未来收入的预期,从而影响到消费者信心。

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M.Friedmanm,1957)认为,消费者在某一时期的收入等于暂时性收入持久性收入,在某一时期的消费等于暂时性消费持久性消费。其中,暂时消费与持久消费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比率,与暂时收入也不一定存在比率,只有持久收入与持久消费之间存在着固定比率。如果股市达到一定规模,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下跌,则投资者得自于股市的损失将由暂时性损失转化为持久损失,从而与消费支出的减少产生某种固定联系。而股市投资者的消费下降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又带动股市中的非投资者,进而降低市场信心。

一个信用体系发达的市场,股市繁荣在加速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同时,由于使投资者未来收入预期向好,股票财富的急剧膨胀也促使他们更大胆地进行消费信贷。但股市下降乃至萧条将产生相反的效果,投资者消费行为将更趋保守,从而减少了消费信贷,其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使社会消费支出与企业投资进一步减少。

3、通过恶化企业投、融资状况间接影响消费支出。

股市持续萧条带来负的“财富效应”,因为萧条的股市使持股者的财富减少,这种不好的示范效应使更多的公众投资避免进入股市,从而推动股市进一步萧条,企业也因此得以以更高的成本去筹资,或者难以从证券市场筹资,从而难以进行内涵式或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反过来又降低了企业盈利水平,也减少了员工的收入水平

实现途径

负财富效应负财富效应实现
其前提是人们的财富及可支配收入会随着股价上升而增加。因此,人们更愿意消费。财富效应说明的是资产(如股票、债券、不动产)价格的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实现的:

1)资产价格的上涨使得公众持有的资产的名义总额增加,财富的增长会促使公众增加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从而消费增加。

2)资产价格的上涨使得公众对未来的收入的预期增加,按照永久收入假说,未来收入的增长也会促使公众增加对当期产品和劳务的消费。

原理

财富包括两种形式: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财富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两种资产总额的净增减,而不是某一种资产的增减,因而公众手持货币资产的增加或减少也并不意味着其持有财富的增减。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向私人部门购进政府债券,这样会使得社会现金资产增加,债券资产减少,这改变的只是财富的构成,但财富持有总额未变。同样,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作用

负财富效应负财富效应作用
通过这种效应有可能影响总需求的扩大或缩小。当财富持有者为偿付其他债款或为筹资购买急需品而向商业银行借贷时,总资产和总负债依然没有发生变化,货币存量的增减也并没有带来公众持有财富的变动。但是,这种财富效应肯定会引起总需求的变化。当财政部为了弥补财政赤字采取印发新的钞票或者以财政部有价证券为交换,为在银行取得新的存款而增加货币供给时,货币存量增加。此时,由于财政部将钞票支付给公众或者将存款转交给公众,其结果是公众手持货币量增加,但未失去其他资产。这种财富效应会直接带来商品需求的上升。货币存量变动的财富效果大多数情况下是构成财富的各种资产的结构变化,只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才会产生财富的增减。但无论哪一种效应,都会带来总需求的改变,这也正是某些西方经济学家赖以说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论据。

制约因素

负财富效应负财富效应条件
制约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因素:

1、股市规模制约了财富效应影响的广度。

股市规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股市的总市值,主要用市值占GDP的比例来衡量,一是指股市的参与面,即持有股票财富的家庭占社会总家庭的比重。没有足够的规模,财富效应的影响面相当有限。

2、股市投资不确定性制约了财富效应的影响深度。

不确定性是一种普遍的存在,是证券投资的天然属性,这直接影响到财富MPC的大小。一般来说,在股市趋势不明朗的情形下,股市中的收入最多只能是暂时性收入,它将不与持久性消费发生固定比率,对消费的影响也仅是暂时的。如果股市波动幅度大,或者投资者趋向于短期投资,其影响将更多的表现为财富的结构调整,而不是总量的增加。

3、股市的“挤占效应”削弱了财富效应的影响力。

股市上涨,对消费产生两种效应,一是通过增加财富,减少储蓄,扩大消费的效应,即财富效应。一是因股市持续攀升而产生的赚钱效应,使原本用于即期的消费转化为股票投资,或者因股市长期下跌,投资者被套牢,导致当前消费被迫减少,即所谓的“挤占效应”。

另一方面,股市对生产性资金的挤占效应间接影响了财富效应。

相关词条

财富萎缩 暂时性消费 托宾Q 持久性消费
消费萎缩 暂时性收入 股票期权计划 持久性收入


 

参考资料

1.http://www.cs.com.cn/xwzx/03/200806/t20080602_1479176.htm

2.http://sc.stock.cnfol.com/080616/123,1764,4286931,00.shtml

3.http://www.gupiaobu.com/html/gupiaoxingqing/1285.html

4.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2-08/06/content_400937.htm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负债融资    下一篇 贡献分析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